文学云|云朵儿|文学现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马平川

http://wxxc.net/?2806

家乡的围子墙

已有 708 次阅读2018-2-1 16:59 |个人分类:平川散文


我的老家张家桥庄,地处县城索镇东北边,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小村庄。小村庄东临张东铁路,西临二〇五国道。一条古老的乌河,紧紧挨着小村庄东边,静静流淌了千年。在我记忆里,曾经有一段围子墙,深深印在记忆里永难磨灭。

儿时曾经记得,在村东乌河西岸有一处坍塌的围子墙,围子墙呈南北走向,长约三十多米,北侧数米形似土墙,南侧大部分已经掩埋于土层内,形成一处土脊,酷似一条巨龙翻滚,很是壮观。常听祖父说,这段围子墙修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高高的围子墙就矗立在乌河西岸,静看河水哗哗流淌奔涌,闻听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仿佛就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凝视着小村庄的亘古通今,讲述着悠悠历史往事。老家的学校就依此段围子墙做了院墙,校门就建在墙的西侧。那时候,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一个大崖坡,临坡北边是一个大水湾,下去坡南边就是学校的大门。围子墙就与大门紧挨着,下去坡正冲着围墙的断口处,此处就是曾经消失的大寨门----永正门。出永正门就是张家古石桥,那桥是当时通往临淄、东营、滨州等地的交通要道,是最早的老二〇五国道。

记得儿时放学后,经常和小伙伴们去围子墙那里玩耍。高高的围墙没有踩蹬点不好攀爬,我们就约定比赛看看谁能先爬上去就是大王。能爬上去就得找窍门啊,于是聪明的我发现了围子墙南边与学校北院墙连接处,有一处踩蹬点能够爬上去。于是我占得先机,最先爬上去挥舞着衣服大声喊叫着,我是大王,我是第一,那欢呼雀跃的胜利,堪比战斗英雄般荣耀。记得那时我会从围子墙上抠出来一些贝壳、螺蛳壳等。那时很是纳闷,为什么围子墙里会有这些东西。直到后来听老师在地理课上的讲解,才知道在远古时期,家乡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退海成为广袤的沃野。

记得在那个时候,围子墙就像是可亲可爱的老爷爷一样,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上下学,每天聆听着校园里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每天早晚迎送着朴实的父老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敞开胸膛欢迎着四海来宾人来人往。岁月是一首悠扬的老歌,一百多年的围子墙,它曾见证了清末捻军的农民起义烽火岁月;见证了抗日战争的抵御外敌的烽火战争;见证了解放军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老石桥,解放全中国的豪迈威武;见证了一所张桥联中老校的点点滴滴,桃李满天下;见证了张家桥庄的悠悠岁月,一村三举人;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村庄的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常听村里的老人讲,我那村庄曾经在清代出过“一村三举人”,人文底蕴深厚,村风尚学求进。一九四九年秋天,村里用乌河东南边大围子里张家的宅地,在全县率先办起了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乡里成立了张桥联中,远村近舍,方圆数里的孩子们都来这里求学读书。我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幼儿园小班大班和小学学习生活,如今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真让人思绪万端,感慨不已啊。这段围子墙就这样默默陪伴着张桥联中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光,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学俊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为祖国建设大展宏图。记忆中忘记是哪一年了,在我小学毕业那一年,学校开始搬迁了。最先搬迁的是初中,到最后小学也搬走了。学校搬迁到村北乌河西国道旁,改为索镇实验学校 ,一直到现在。

记得儿时听祖父和我讲起这段围子墙的故事。祖父说,围子墙也叫做圩子墙。围子墙是用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石灰、河泥、炉渣组成的“三合土”,夯土筑成,质地坚硬。村子里的围子墙遗迹是“四河寨圩子墙遗址”的一部分。听祖父说,那时候围子墙有个大大的寨门,称作永正门。在民国时期经常有土匪胡子到村庄抢劫财物,围子墙和寨门就是村庄的堡垒,阻挡了灾难,保佑了一庄的平安。祖父说,那个时候,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是庄丁,白黑轮流去围子墙上拿枪抗矛站岗放哨,守护了村庄的和平安详。祖父说,他还在围子墙上参加了好几回和土匪胡子的对峙打斗,最终土匪胡子们因高高的围子墙阻挡和庄丁们的顽强阻击,竟想不出任何办法来,只有落荒而逃了。

据本县县志记载,张家桥庄里的这段围子墙是“四河寨”圩子墙遗迹的一部分。清朝末年,县衙筹办团练,本村举人团练周崇芹和前大王举人张绎武在县衙支持下,组织附近民众修筑大圩子,东起乌河,西依西郑潢沟(即大寨沟),南沿郑潢沟、涝淄河,北枕马踏湖,南北长十一公里,东西宽十四公里,墙高三岔,周长五十余公里,围括面积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于两年后竣工,因四面靠河故名“四河寨”。据记载,张家桥庄的围子墙,底宽五米二多,高五米二多,垛口墙高一米七,墙厚七十多厘米。围子墙上的马道能并排跑开四匹战马,围子墙每隔一百五十米左右设一哨屋,用于站岗执勤人员躲避风雨,如遇战事每隔五十米架设五子土炮一门。“四河寨”圩子墙大部分由普通土质夯筑而成,只有部分临水或地势较低处由三合土筑成,所以这段遗迹才保存至今。遗迹北侧还曾有一座寨门,为砖石结构,城楼高出圩子墙四米,并设有木质大门,名叫永正门,正对张家古石桥,是当时通往临淄、东营、滨州等地的交通要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四河寨”围墙陆续倾圮,只留下了张家桥庄的这段遗迹,亟待保护。

时光荏苒,岁月如河。由于老家的围子墙遗迹连年以来被风吹日晒,雨雪侵蚀,再加上村里未曾进行保护,导致人为挖掘破坏,垃圾填埋,遗迹正一年年的缩小着,消失着,真得让人很是心痛不已。如今老家的这一段围子墙,正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只留下残存的记忆。去年我回老家时,还能看到一段两米多长的残墙遗迹。可今年我又一次回到老家,却发现那个大水湾已经被建筑垃圾填平,东边的围子墙遗迹已经湮没在一片建筑垃圾之中,让我惆怅满怀,伤感绵绵。

记得有人说:那些能找回的东西,从没丢失过;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或许从未真正拥有。今夜我努力从岁月的记忆里搜寻,又慢慢找回了这段家乡曾经最美的风景 。家乡的这段围子墙虽已消失了,可那份夯实在心里的围子墙,已矗立成一段最美丽的乡村记忆,宛若一朵鲜花绽放在历史岁月中,飘着浓浓的乡愁,散发着弥久的清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