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店:黄丰年
单身汉赵炳永的人生“三部曲”
赵炳永是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今年八十一岁,从小失去父母,由于小时候吃饭使筷子不当,不慎将筷子插入喉咙,成了半哑巴,只是说一些浑屯不清的简单话,还得加上手势听者才明白,因之村人也都私下称他“赵哑巴”。
别看他是哑巴,但他身体硬朗,人也聪慧,对漫画悟性较高,经常在家里的墙上画一些生活画,受到邻居的夸奖。但由于家庭贫穷,又加之是半哑吧,所以一直没有娶上媳妇。原先他自己住在一间没有院墙的破旧小屋子里,生活自己维持。人民公社化后,他在生产队里干活,不惜力气,每年挣不少工分,生活也过得去,村里也都尽力予以照顾,比如冬天从困难补助中给他解决床被子,或者给他一件棉大衣等,粮食自足,生活基本无忧,也就是说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人不饥困。这样每天在生产队里干活,年底还分几个钱。他也没有什么嗜好,就是过着自己做饭自己吃的单调日子。家里没有什么家当,屋子里只有一张破桌子,一盘土炕,一口铁锅,日子就是这样一年而复一年的过着,昔日的青年也进入了花甲之年。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也向全国一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集体耕种变成了按户承包。赵炳永也像其他人一样,有了自己的一块责任田。他的责任田就在村西的菠萝洼,黄家陵的下面,这里是一个土台,坡陡,自己的责任田就在下面。每天勤劳的耕作,庄稼也种得好,粮食自足,并且在地周围栽上了各种树。但他由于在原先破旧的小东屋里,冬天冷,夏天热,蚊虫叮咬,苍蝇袭身,老鼠肆虐更不必说,于是他想到了在自己责任田边的土台上挖一口窑洞,这样冬暖夏凉,门一关也很安全,且不用修缮,种地也方便。于是他在种地的同时,自己抽空早晚挖洞,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口坐东朝西的窑洞挖成了。他很聪明,一进门是宽敞的“客厅”加寝室,高三米,宽四米,长五米,非常宽敞。里面他盘上了土炕与灶台。再往里五六米便是高两米,宽一米的仓库,收获的粮食装进几口大小不一的缸里。磨好的面粉,刨的地瓜、萝卜,买的蔬菜等一些生活日用品,都在这个“仓库里”。再往里几米便是“卫生间”。为了解决异味,他在距离上面地表六七米的地方,挖了一条竖井,一则可以排味,二则可以排烟,保持窑洞内的空气流通与清新,窑洞内尤其是“客厅加寝室” 不潮湿,他打扫得非常洁净。就是这口离村里许路的窑洞,他一住就是二十余年,由于长时间的雨淋门面有的地方浸塌,为了安全,他又用砖石盖上了门面,上面挂了大瓦,与里面的窑洞连为一体。暂时解决了雨水浸塌的问题,他就这样过着清净自由的单身生活,村里也尽可能的照顾他。
由于他年事已高,已是耄耋之年,现已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特别是他居住的窑洞,里面部分坍塌,堵塞了部分通道;外面垒砌的门面,年久失修,夏天暴雨,墙体渗漏,墙皮脱落。尽管他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用塑料布遮盖等等,但是夏天下雨时,雨水还是流到里面的炕上,很是危险。
2014年村支部、村两委换届,在博山创业成功的共产党员苏兆坤,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村里像赵炳永这样无儿无女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居有所住,老有所养”。经过他与两委班子的讨论决定,建立村里的养老院。这一善举得到了全村党员与群众的支持,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将学校合并后闲置的校舍,改造成了老年单身公寓,设有单人床十余张,新置被褥,安有电视,并由党支部委员丁翠霞为其做饭,让他们这些单身老人享受到党的温暖。单身老年公寓投入使用,第一位入住的就是赵炳永。他告别了二十多年的“野人”的穴洞生活,住进了窗明几净的公寓,一日三餐桌子上擎饭,甭提他多开心了。一见到人便用独有的哑巴腔说“现在我好”,随后竖起大拇指,面脸笑容,连声夸赞。
生活好了,他也像城里人那样每天活动,到河边村里的健身广场健身,身体更加硬朗了,走路轻快,脸色红润,全然看不出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村民都说苏兆坤带领新的两委班子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使村里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单身老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2015年10月4日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瑞雪映春》主编或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