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865|回复: 6

王来素出家雾云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9 18: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来素出家雾云洞
丁恩昌
前崖翠柏绿浪翻,晚照寒冬深谷暖,
天接碧岭雾云洞,烟波天门锁玄关。
这首回文诗发表在2004年第14期《淄博声屏报》。游博山镇朱家庄三皇庙,不能不提雾云洞,那是王来素出家学徒第一站。雾云洞在博山石马镇蛟龙村西明德山麓,沿崎岖山路过高阔平展的薄板台走一华里便是雾云洞。泰山老君庙首映眼帘,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依山傍石。此庙1775年重修,毁于战乱兵燹,1993年进行了重建。顺崖下墙根西行便见山门,门额石刻“白云深处”。进山门是平坦小院,“雾云洞”就在院中。旋门面南,上端立壁如削,奇松怪石,苍鹰盘旋,鸽群翱翔。洞门两侧有楷书石刻,上联“石洞云封自古无人开密窍,”下联“天门雾锁从今有钥透玄关”,额联“披云见天”,系清代书刻,意境悠远,为我市石刻楹联精品。雾云洞系一空旷天然石灰岩洞,因常年雾气腾腾缥缈如云而得名。洞上方山坡有天窗,夏至太阳可直射洞底,曰:“喷雲坛”。入洞30米光线较亮,40米后洞渐窄狭并向东回折,再往前走最窄处只容一人通过,来到最低处,只好爬行前进,此段于1993年进行了疏通改造。元末蛟龙村被洪水淹没,水落后雾云洞中发现有龙骨化石,上中学时我们还曾去挖龙骨。洞内最高处约14米,最宽处近30米,洞顶渗水叮咚作响,用手电照洞顶巨石狼牙交错,钟乳倒垂,石芽象根根银簪,石柱千姿百态,如苍林雪霁玉树琼花,似飞鸟走兽龙蛟相斗,如身在梦幻世界。但近几十年洞内香火缭绕,烟尘迷漫,洞顶已被熏黑。洞深处大洞通小洞,小洞通暗道。解放初山东机器厂曾在洞内存放炸药雷管等,并修建了排气通道。洞上方建有雾云洞庙,斗拱飞檐,雕梁绘栋。庙西侧依山有石棚,崖壁上有石刻两则:一为山场庙宇四至,高26公分宽20公分,文为“大明国山东青州府……明德山……古洞重修……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另一则高23公分,宽16公分,铭文为“正德二年六月……章丘石匠刘须”等字依稀可阅。“永寿元年”为东汉桓帝刘志年谱,公元155年距今已1800多年。“正德二年”为公元1507年,距今500年,此石刻是雾云洞及淄博最有价值的石刻之一,为镇洞之宝。道士王来素曾在此“锻银炼丹”并有当年窑炉痕迹。所谓炼丹实际它是用绿铜、白铅、青铁、硝石等密方配比起化学置换反应,炼出的白色砷铜金属。由于当时科技落后,能以假乱真,冒充银两。据三皇庙末代道人胡立军、张宗贤等口传,王来素的假元宝有两种,一是银包铅,二是丹阳银。银包铅是从朱家庄东约五华里的三角井,采挖优质铅矿,治炼翻砂成元宝状,打磨整形镀银,二是用砷铜合金铸造。清乾隆37年修建三皇庙,王来素去青州购木料,假银元被一老翁识破,老翁切中要害鉴别说:“真银生黑锈,你这元宝往马尿里一泡,就生绿泛红,六十年后会长满黄锈,成铁疙瘩……”王来素相赠两块元宝后说:“六十年后,有桥有路有庙堂,你我还不知去哪里……”王来素多方募集资金修建了朱家庄三皇庙、朱家庄去石马的大湾崖桥、太古石桥,沂源神清万寿宫、织女洞庙,铺路顶至南庄石条路等。
    雾云洞旁摩崖下有用手工开凿的约4米见方,深3米的水池一座,名“愧鱼池”。阴雨天,石崖上的水流入池中,当年道人就饮用池水。清乾隆三十九年称该洞为“板薄灵仙府”雾云洞西有文昌阁,依山而建下临深谷,文昌阁西行,攀上石阶是三皇宫,古朴典雅。西侧为吕祖殿,小巧玲珑。令人称奇的是雾云洞风云梯,由于气流和地形作用,南风吹时觉得有人推你向上攀,北风刮时似有人拥你脊粱,六月三伏凉如秋至。
    雾云洞到底有多深,尚无确切尺度,深入120米后被为黄土堵塞,据说与石炭坞南峪雕虎洞相通,根据走向这不无道理。雾云洞门框为二块近二米高的石条支撑,上方是二层洞券式门楼,用一体巨石雕有兽头檐脊及二龙戏珠浮雕,探出洞口。道士林在雾云洞西南山顶部,为黄石渣壤土,现存拱门料石及倒地石碑,十余座油篓坟莹92年被盗掘。
    雾云洞碑碣颇多,现有康熙五十七年的“三皇圣宫碑”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对部分古迹已进行了修复,并接通了电源,大门也改为面朝东方,有专人管理,“雾云洞”正焕发着生机。下山路上我即兴哼起小曲:
         雾云洞中游,  美景眼底收,   不饮美酒心也醉,  阅尽画卷万千秋…
(丁恩昌:国家一级编剧、曾执笔电影《军中大寨》、《大雁追赶春天》等。为彭丽媛创作早期成名作《微山湖荡起采莲船》、为殷秀梅创作早期成名作《小小桂花香》、为将大为、李双江、董文华、成方圆、王音旋等创作歌曲多件,并灌制老唱片。网上输丁恩昌及演唱者网上可点听。文学现场忠实老读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8: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上传未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1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增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2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博山文化深远,雾云洞可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2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玉国 发表于 2014-10-9 21:04
古老的博山文化深远,雾云洞可见一斑。

感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23: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老师的文章,真是长见识!这些历史资料必须传承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06: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花筒 发表于 2014-10-9 18:56
长知识,增了解。

感谢世釜兄关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