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李玉军 于 2016-8-28 07:44 编辑
月是故乡明
临淄/李玉军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还是生产队大集体时代,公社组织了几百人到太河水库修大坝,我的父亲也在其中。中秋节到了,工地上放假一天。但离家一二百里,坐火车来回要花钱,且时间也不允许。
有些人出去爬山,家在平原的人对山感到特别新奇。有些人借此机会想歇一歇,就躲在工棚里睡觉。有些人想家,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聚在一起聊起家乡的人和事,更加思念家乡,有人提议:沿淄河西岸的小路走回家,在家呆一天,第二天一早坐公社往工地送粮送菜的拖拉机返回。立刻得到了三个人的赞同。其中就有我的父亲。
他们拿着手电筒,沿河北上,从八月十四的下午六点出发,一路行进。淄河水哗啦啦流淌,清风拂过岸边的垂柳,他们在明亮的月光下走着,家乡的父母妻儿正在北方一个小村里进入梦乡,而他们为了月圆之夜全家团圆归心似箭,露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饿了就吃上几口玉米饼子,渴了就用手捧一口甘甜的淄河水,困了就用水洗把脸,累了就互相鼓励,唱歌讲故事,把红军长征当做他们的榜样,于是就有了前行的力量。
终于,第二天上午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兴奋地跨进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门,见到了一家老小。父亲从怀里掏出两个带着体温的白面馍馍递给奶奶,这是工地上过节改善生活才发放的。奶奶把两个白馍分成八份,让全家人分享。父亲累了,见到亲人以后心情也放松了,躺在炕上美美的睡了个好觉。奶奶到院子里割来韭菜,全家人此时准备破例吃一顿白面水饺。我和弟妹们到鸡窝里找了几枚新鲜的鸡蛋,奶奶在油锅上炒了,切碎,放进切好的韭菜末里,放上油盐,调匀,饺子馅就成了。
父亲的鼾声起起落落,全家人在他的鼾声中包水饺。谁也不出大声,说话都是悄悄的,生怕惊醒了睡梦中的父亲。
一群小白鹅,扑腾扑腾跳下河,负责烧火的小妹使足了劲拉风箱,弟弟不断把玉米骨头扔进灶膛,火苗可劲地舔着锅底,锅里沸腾了,小白鹅们浮出水面,奶奶用铁笊篱把它们捞进盆盆碗碗里。父亲大概是被水饺的香味馋醒了,从炕上翻身爬下来。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品尝着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全家团圆的笑声在农家小院里回荡。父亲讲着工地上的趣闻,太河水库周边的风景,奶奶爷爷则讲着村里的家长里短,我们这些小孩子为吃上水饺而高兴地蹦跳欢呼。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月饼苹果烧鸡都在天上的神话里,白面饺子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满满的一轮明月从梧桐树的枝桠间缓缓升上天空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矮桌边欣赏着美妙的月色,吃起晚饭。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大蒜拌黄瓜,一盘煮花生米,爷爷和父亲拿出了过年喝剩下的半瓶老白干,在月光下喝起来。秋意正浓,月光如水,寂静的村庄里远处偶尔会有几声狗吠,近处是小虫鸣叫的声音,父亲和爷爷举杯邀月,在清苦的日子里享受难得的幸福。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已经不见父亲,他早已乘坐到工地送粮菜的拖拉机返回。
月是故乡明,回家人最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