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6735|回复: 7

勇敢是勇敢者的墓志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5 09: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5-7-5 09:20 编辑

                                                                  勇敢是勇敢者的墓志铭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一本连环画,少头无尾,画上全是老外,讲的也是外国的事,因此我特别感兴趣;尽管那时我识字还不多,里面的故事也似懂非懂。后来父亲告诉我这本连环画叫《勇敢》,写的是苏联的故事。当时的苏联已由“老大哥”变成了“苏修”,与“美帝”并列为不可分割的语法系统。在学校,我们就常喊“打倒美帝、苏修”的口号。不少传单、黑板报和宣传册上画着漫画,极尽丑化之能事。一般画“苏修”都少不了一个大鼻子,上面疙疙瘩瘩,还有几根毛,端着冲锋枪,低头猫腰,恶狠狠又战兢兢。那时,我只要一听到或看到“苏修”这两个字,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这幅嘴脸。但是,《勇敢》这本连环画却改变了我对“苏修”的看法。连环画一定是中苏友好的出版的,画是碳笔画,上面的人物都十分传神,一些细处寥寥数笔,就勾画得活灵活现,使人不得不佩服画家的深厚功力。那个年代,这本小画书自然也成了禁书,除了它是“苏修”以外,上面还有谈情说爱搂搂抱抱的场面,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是能与“低级趣味、黄色腐朽、流氓反动”这些恐怖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父亲怕我拿出去传看,招来麻烦,就把它藏起来;但是,书里的绘画和情节早已牢牢印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令我没想到的是,在过去了近四十年的今天,我又看到了这本连环画。
      四十年,我一直没有忘记《勇敢》。年龄越大,童年的记忆就越清晰,越清晰就越渴望能重新相遇。我有一个开书屋的朋友,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喜欢读书的人开起书屋来,就显得不一般。那天我在他的书屋里小坐,发现了他新进的几套再版的连环画,其中有《鸡毛信》、《渔岛怒潮》、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画还是原画,定价却翻了几十番。我入迷地浏览着,熟悉的画页似乎一下把岁月缩短了。也就是在这时,我突然想,《勇敢》是不是也再版了呢?就问朋友,朋友说没注意,我请他再进书时帮我留意一下。说的时候我也没抱多大希望。一个月后,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勇敢》到货了。当时我正在外区县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惊喜,不等活动结束,就忙着赶回来,直奔朋友的书屋。朋友见我心急火燎的样子,笑了,说你放心吧,没人抢,我是专为你进的,除了你,别人也不会买,你先看看价。
       定价是贵了点,四十六元,这倒不成问题,我怕的是万一不是原版,是当代画家的新作,那对我就毫无意义了。我忐忑地翻开第一页,感觉眼有些生,心里就打起了鼓;再翻一页,还生。我想坏了,不是原先那个版本了。又向后翻了几页,熟悉的画面让我眼睛刷地一亮,没错,是它!我终于醒过味来,我过去看过的那本《勇敢》开头和结尾是被撕掉的,我压根就没看到过,怪不得感到眼生。朋友慷慨地给我打了八折,我掏钱买书的时候,一个年轻的顾客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大概他觉得我花这些钱买这么一本小画书不值。
然而我认为太值了。
         回到家,我把它放在枕边,一天只允许自己看一点;其实看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同自己的往昔做一次精神上的邂逅。
       我一直不知道老版的封面是什么样子,既然绘画完全一样,那么封面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次我首先记住了绘画者的名字——杨逸麟,对这个名字我一无所知,于是上网查了一下,网上的介绍是这样的,“杨逸麟(1931.1—)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迁安。擅长黑白画、美术教育,195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1955年毕业。198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令我欣慰的是,这位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许多趣味的画家现在仍活在世上,算算已近八十高龄了。在这里,我衷心祝愿这位老画家健康长寿!
       再回来说《勇敢》。它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415页,也相当厚了,硬壳封面,手感很好。第一版也是这个出版社出的,时间是1958年,我还没出生呢。
     《勇敢》是根据前苏联女作家薇拉•凯特琳斯卡雅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的是一批共青团员在苏联头几个五年计划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在远东地区建设新城市的动人故事。谢尔盖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这批共青团员中的一分子,但他开始并不是以先进人物的面目出现的。他害怕困难和艰苦,当了可耻的逃兵。他还欺骗了美丽的少女托尼亚的感情。在他开了小差四处流浪期间,良心倍受责备,甚至想到了跳崖自尽。当另一位曾救助过他的少女小乌鸦在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之后,得知他是从新建设工地上开小差的人,毅然跟他一刀两断。身心倍受打击的谢尔盖流落到另一个城市,恰巧征兵开始,他像得到救星似的,慌忙前去报名入伍。在部队上,谢尔盖决心痛改前非,以实际行动洗刷蒙在身上的耻辱。他要求部队领导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他,在冰天雪地的行军中,他奋不顾身,英勇顽强,成为被上级表扬的英雄战士。
      原来,他们这支部队艰苦跋涉的目的地,正是谢尔盖曾参与建设后又从那里溜号的地方。此时,一个崭新的工业城市,已经在这片严寒荒凉的处女地上拔地而起。在这里,谢尔盖重新见到了托尼亚,但托尼亚已经结婚了。她的丈夫谢玛曾在托尼亚的精心照料下战胜了病魔,他深深爱着托尼亚,在明知托尼亚怀着谢尔盖的孩子,谢玛仍义无返顾地与托尼亚结了婚。孩子生下来后,谢玛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当谢尔盖知道这一切,想要回自己的儿子,托尼亚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地拒绝了他。谢尔盖也承认了自己的自私和狭隘,最终妥善地处理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紧紧围绕新城市建设这个主题,铺展开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故事,既有劳动的艰苦,人生的欢乐,生活的热情,爱情的纠葛,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也有对敌人斗争的冷峻和严酷。
       年轻的生命,在青春的激情中燃烧。一群平凡的人,创造出了英雄的业绩。
       这是一曲勇敢者的礼赞,也是一首劳动者的信仰之歌。
       是的,几十年后重读,我读懂了。

发表于 2015-7-5 11: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半部分对那种丑化美帝和苏修的宣传不屑一顾,后半部分有对同样是这种洗脑宣传的小册子大加赞赏。这就是许多人的矛盾心理。
在现实中,我发现经历过文革的人(大概在六七十岁左右),一方面不会正面赞同文革,另一方面内心又有一种怀念的情感。这是否说明了,人在善恶之间徘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5 13: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年龄越大,童年的记忆就越清晰,越清晰就越渴望能重新相遇。
也有同感。记得小时候读过蚂蚁王国,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抛开政治历史环境的刻意歪曲和偏见,几十年后,以平和的心态来重新阅读儿时的这本连环画,里面真善美的东西依然是打动人心。勇敢者之歌蕴含着生活的正能量。我觉着好的书籍虽也有一定的思想和历史局限性,但它会超越时空的局限有一种长久鲜活的生命力。欣赏陶老师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4: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5-7-6 15:20 编辑
世界公民 发表于 2015-7-5 11:18
前半部分对那种丑化美帝和苏修的宣传不屑一顾,后半部分有对同样是这种洗脑宣传的小册子大加赞赏。这就是许 ...

谢谢关注。但有几点我要声明,首先我没有你所说的“六十七岁”这么老,再就是你所谓的“善恶”绝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划分的,所以别动不动就自以为是地”我发现“,动不动就给人扣上“洗脑”的帽子,其实你”发现“的也不一定就是”现实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5: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5-7-6 15:16 编辑
空谷幽兰 发表于 2015-7-5 13:16
年龄越大,童年的记忆就越清晰,越清晰就越渴望能重新相遇。
也有同感。记得小时候读过蚂蚁王国,现在想来 ...

   谢谢!局限性是任谁也避免不了的。看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背景。而当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借口,用现代人低于道德底线的水准去揣摩衡量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自以为是地对我们的先贤、英灵大肆践踏,而且丝毫不感到羞耻和惭愧。这不由让我想起郁达夫说的一段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这话发人深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勇敢》就是这样一本弘扬正能量的书,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6 15: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系之舟 发表于 2015-7-6 14:50
谢谢关注。但有两点我要声明,首先我没有你所说的“六十七岁”这么老,再就是你所谓的“善恶”绝不是那么 ...

我是从你的文字中看到了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善恶很简单,这比好坏更容易理解,比如希特勒就是恶的,耶稣就是善的,很好理解。所以,如果说希特勒是恶的,而另一方面还怀念希特勒,那就匪夷所思了。有一次在一个聚会上,两个年龄相仿的,都经历过文革的人,谈起了对文革的看法,一位把文革看成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另一位非常愤怒,他说死了那么多人,害了那么多人,哪里浪漫?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我看过文革那一段的历史书籍,知道文革是什么,所以决不会给文革半点的好的评价,我如果给它半点好的评价,我的良心过不去。
只是交流看法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5: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5-7-6 15:31 编辑
世界公民 发表于 2015-7-6 15:19
我是从你的文字中看到了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善恶很简单,这比好坏更容易理解,比如希特勒就是恶的,耶稣就 ...

呵呵,为了一本小画书,把耶稣和希特勒都搬出来了,“我发现”——你才是真正被“洗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6 15: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系之舟 发表于 2015-7-6 15:24
呵呵,“我发现”——你才是真正被“洗脑”的。

写些东西,发表出来,就是为了让人看,人家或者赞同你的看法,或者有质疑,都是正常的,而你对赞同的感到极其舒服,而对提出质疑的,没有基本的讨论的心态,这说明了什么?
我根本没有说你被洗脑了,而你上来就扣帽子,的确是文革的作风。其实,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评价,或者告诉读者,只需赞同,不须质疑,那人家也就不质疑了,那该多好。
能够与不同的观点的人进行探讨以及对批评者能够给予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反驳,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的心态。
哈哈,祝你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