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玩月楼主 于 2015-6-8 09:12 编辑
丝瓜与肉豆
王光福
赵小青做完题,就开始作文。 做题之前,她已看过作文材料。她吃过妈妈做的丝瓜鸡蛋汤;上学路上,也看过路边篱墙内的一架丝瓜。肉豆,她就不知道是何玩意儿了;不光她不知道,在她的生活学习圈子里,都不曾有人提过此物。真没人提过吗?也不尽然。三百多年前的大诗人王士禛,就是她的同乡,他写给蒲松龄一首诗,其中有句云:“豆棚瓜架雨如丝。”“瓜架”自然是丝瓜架,“豆棚”是否是肉豆棚呢?难道王士禛预知了今天的高考题?莫非命题者受了此诗启发? 赵小青打个激灵,回过神来,开始沙沙沙,杀杀杀、啥啥啥地做题。可她老是心系作文,不能全力以赴。——那该死的肉豆到底是红是白、是扁是圆呢?当然,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乡谚里既然说“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看来肉豆须和丝瓜藤颜色相同,是无疑的了。可是,肉豆非得和丝瓜缠在一起吗?它们的根系、藤蔓有互补性吗?否则,一定是它们的果实颜色搭配着好看,要不,王士禛怎用“豆”和“瓜”来比喻《聊斋志异》的色彩缤纷呢? 赵小青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不集中精力做题,今年的收成可能瓜豆皆空。——这该死的命题人,真是天底下最最高明的杀人犯,害死人不用偿命也!“唉——”她下意识嘘一口长气,惹得监考老师盯她一眼,而她却毫无察觉。 赵小青做完题,开始专心写作文。
她知道高考重要,所以平时很少看电视。父母担心她断弦,偶尔也准她看看中央九套有关动植物的专题片,放松放松。外国的那些专家真敬业,在北极的冻原上、在热带的雨林中、在大海的礁岩间,一呆就是几十年,专门研究一种小动物或小植物。他们把它们按门、纲、目、科等,细细分门别类,以便于研究。而我们中国人呢?除了吃,谁还关心草木的分类? 中国人爱吃,所以最爱看《舌尖上的中国》。早晚都要到肚子里掺和,那又何必把它们的藤须分开呢?赵小青觉得,这一屋人的藤须都缠在一起,再过几十天,就各自成熟,被人挑拣去准备吃了。 2015.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