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晴儿麦田晴朗 于 2015-4-1 09:30 编辑
从草莓与职业农民说开去 晴儿麦田晴朗 (2015年3月)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应约到淄川杨寨的广屯农场采摘草莓。 农场有300亩地。草莓种了几十亩。一个个塑料大棚,蔚为壮观。大棚里面,一片碧绿,缀点点鲜红。一垄一垄的草莓,列队受阅。采摘的人儿,小心地走在窄窄的垄沟里,不时弯腰收获着喜悦。禁不住美味的诱惑和主人的大方,斯文地品尝一颗:嗯!好吃!是那种纯净的清甜!没有酸涩,只有清甜,口味确实不一般!于是,放下斯文、忍不住多吃上几颗! 草莓算是较为高端的水果吧,市面上旺季也要5、6块钱一斤,春节前后一般要20块钱上下。可是,广屯农场的草莓,即如当下的旺季,也要30块钱一斤!依然抢手。 为什么“含金量”这么高呢? 农场主(总经理)高某谦虚而又颇为自豪地介绍:“我是农民,但我是职业农民!我种的草莓在全市独一份儿!” “职业农民”,这倒新鲜。原来,是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经由政府(如农业局)进行农业种植养殖等职业培训的、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和技术的现代农民!据说还有职称呢!这个农场的草莓,品种是优选引进的,主人起了个品牌名叫“天宝”,盖取其“物华天宝”之意吧;土壤是经过数年精心培植生成的;草莓种植遵循其生长规律巧加技术培养,不施农药不用化肥不用膨大剂,可谓纯天然绿色食品,全市罕见,一枝独秀。初中文化的农场主,在经济大潮中搏击的十几年里,一定是卯足了劲儿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和技术,浸润了文化的营养。草莓的种植、管理以及市场营销,农场主一直与农业局保持着联系,取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企业呢?农场呢?莫不同理。现实中,有的并没有沉下心来,相反,浮华浮躁。对待文化,热衷于拿来装点门面,而不是涵养品质,就像有些人的名片上,头衔一大串,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行说之间,立见高低,根本的一点是功利思想作祟! 有人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窃以为有失偏颇----其还是唯GDP思想的反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主谁次?应该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吧!文化与经济莫不如是。如果说,在GDP导向的年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无道理;那么,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下的今天,在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化与经济完全可以相融共进、比翼齐飞。当日,有位书法大家说得颇有道理:文化没有经济支撑,就会处于苍白无力的无奈境地,甚而“为五斗米折腰”;文化有了经济基础,则布局谋篇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文化便有了广袤丰厚的土壤,创作便有了灵感的源泉,文化也便能更好地反映生活反映时代。“三贴近”、“接地气”,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经济与文化联姻,让经济有了文化的滋养,便如虎添翼,又如一团活水,便有了气魄,有了灵性,有了底蕴,有了从容淡定。如此,企业也好,农场也好,做得风生水起,以至做大、做强、做久,就是情理中的的事儿了。 采摘回来的路上,友人看着路边开放的花儿,突发感慨:“好想看看理工大学的梅花啊!记得陆游有句关于梅花的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花已经不只是梅花了。 文化在庙堂,文化也在草野。文化还在广屯农场的草莓里,若隐若现。
作者:钟耕发 单位:张店区-山钢集团山东金岭铁矿 邮编:255081 电话:05333088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