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5-3-22 21:43 编辑
我家有接瓮,小时候我就知道。接瓮不止一个,外间的地下有一个,里间的卧室的床底下也有一个。 小时候开始有记忆的时候,看到一些人在我家屋里往地下边灌粮。从大人的口里知道,那是生产队里把粮食存到里边,也忘了过了多长时间,队里又来人把粮食取走了。再后来那就是记得我们自己家里往里存粮食了,当然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粮食,只把粮食放到里间床底下的那一口接瓮里就够了。因为后来生产队里不再往里存粮食了,因此外间的那口接瓮我们家那就把它从地下给取出来了,不再用了。 所谓的接瓮,那就是在屋子里挖个很深的坑,把两个翁口对口的对在一起,让它们完全淹没在地的表层以下,接口处用水泥或者是夹灰泥抹严实,别让它进去湿气了就行,尔后在接瓮的最上边入口处,盖上一个盖子,木制的、水泥的都行,只要是和屋里的地面一样平那就可以了。当然了,这上下两个瓮那是不一样的,下边的瓮那是有底的正常的瓮,上边的这个瓮它没有底,要是有底,它还咋往里灌粮食? 以前人们穷,粮食那就是命。因此,旧社会怕土匪来抢去了,就是用这种办法储藏。解放了实行了农业合作化了,生产队里不能吃光分光了,那得留下点余粮,以应不测。可是队里的存储条件相当有限,又怕老鼠把粮食给祸害了,因此也借助村民们家里的接瓮来储藏。 只是当时的技术不到位,这接口处用水泥或者是夹灰泥抹了以后,它容易渗漏,特别是有的人家这房子地势比较矮,夏天雨水多的时候,雨水很容易从外边顺着接口处往这接瓮里渗水,这样往往就会导致这接瓮里的粮食发霉。等这粮食从这接瓮里胀出来了,或者是闻到发霉的气味了,其实那就已经晚了。 我们村有的人家,在改革开放前就曾经发生过那样的事儿,他们不但没当回事儿,还以为是哪路财神来给他们家送财呢,就这样故意不声张,怕惊了财神。等后来明白过来了,那已是后悔晚矣。 接瓮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确给我们这个社会留下了印记。广义上说,这接瓮也应该是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作者:淄博电视台 张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