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这是每次大年夜里,婆婆都忍不住念叨的一句口头禅,话里透着几分岁月匆匆、生活不易的无奈和叹息。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尽,寻常的日子却紧锣密鼓,已悄然开场。惊蛰后,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萌动,眨眼间,植树节来到,而“雨纷纷、思故人”的清明节也在不远处等候了。一个个春天的节日伴着明媚的春光来临,春的身影也就在一处处绽放的桃红柳绿中欢欣地跃动。这时光与四季按照自己的节奏,不声不响地朝前走着。悲欢离合的日子也在一天天过着,即便你不愿意面对,不想承受岁月给予的悲喜和苦痛,可该来的总还是会来,该带走的也会毫不留情地从你眼前消逝。
时光如蝗,在一点点蚕食着亲情的家园。每一次返乡的探望,对于我都是期盼中带着一些怅然。一向在我心里如山一般伟岸坚强的父亲,眼见着一天天变老,从他的健忘唠叨中,从他爬满皱纹的眼角,从他灰白的头发,也从他不再快速有力的脚步声中,处处流露出我很不愿意看到的衰老的迹象。而年后这一次的回家,又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父亲疲惫而憔悴的样子让我心生不安。他面色凝重,语调沉缓地诉说着一桩让我们心痛至极的事情。这个事情积压在父亲的心里,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整个春节里家人都没有听到父亲一句说笑声。-----一墙之隔姑姑一家三口,在羊年除夕的前两日,全家不幸意外身亡,父亲说出的这个消息像惊雷在我心里炸响。那些天里,为了让远在异乡的我安心旅游过节,父亲硬着心对我隐瞒了这个消息。直到我年后远游归来时才告知。弟弟私下和我说,父亲当时得知消息,急促跑去,看到眼前的那幕惨剧,当着许多人的面不禁老泪纵横,失声恸哭。这是弟弟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向坚强的父亲,神情失常的样子,让他惊骇不已。即便六年前母亲的逝去,憔悴不堪的父亲也强打精神,没有在我们面前掉一滴泪。
诉说着心中巨大的悲痛,父亲末尾那声心酸的哀叹----“好好的房子没人了!”在我心头久久激荡着。走出熟悉的家门,经过姑姑家寂静无声的院落,望望不远处同样是空寂无人、大门深锁的大伯家,心里突然涌起阵阵刺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仅是不同,而是人去屋空,那种凋敝凄凉的伤感让我在煦暖的春光里连连打着寒战。在新春街道一片红灯笼的映衬中,那两扇大门上刺目惨白的纸将我原本平复的心瞬时冷冻,那一刻,泪如决堤的河汹涌而下,一切的宽慰和理智之词都显得苍白和空洞。不错,每个人都会面临着衰老和死亡,当年老后,能够以高寿体面尊严且心无遗憾地安然离世,确是一件欣慰的事情,只是这样的愿望很多时候却是一种奢望。当常年被疾病困扰和折磨,当久病床前儿女的耐心都到了极限的时候,当衰老和疾病无情地摧毁一个人正常思维和肉体的时候,死亡就成为一种无奈的解脱。我清楚地记得六年前被癌魔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母亲,在去世前极度悲伤的话:“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头上,我们母女的缘分这么短啊!”母亲去世前的那段日子备受病痛煎熬,一再地要求我们给她拔去氧气管,她大声呼喊着奶奶的名字,祈求奶奶快快把她带走。那种只求速死的惨烈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还记着年前去探望和我情同母女的姑姑,久病的她脸上没有春节来临时的喜悦和企盼,却满面愁容地和我说,自己真没用,什么也干不了,还要别人伺候。儿女跟着受罪,自己于心不忍。这样活着太难受了。而一旁身患老年痴呆的姑父只嘿嘿笑着,他思维迟缓,已经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心里话了。我好言安慰着,心里却是一阵阵地难过和悲凉。谁料想这一次和他们短暂的相见会是最后一面,从此天人永隔。故乡的长辈,一年年的老去,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抽出空来,多些时间回去探望和陪伴。
这几年,老家楼上的空房间是我每次回去都要上去看看的。上面已很久没有人居住了,里面灰尘满布,屋角粘着一层薄薄的罗网。可我还是喜欢,扶着木质栏杆,一步步踩着深黄色的大理石楼梯走上去,耳边响起清脆的足音,仿佛就感受到时光的回转。轻轻推开每一扇熟悉的卧室门,静静地在里面呆一会儿。每个房间里面似乎都弥散着那种亲切的气息。凝视着墙上那一张张父母、爷爷奶奶的旧照片,摸摸那些以前用过的老家具。靠窗的墙边,父母结婚时母亲陪嫁的大木箱依旧醒目地静立在那儿,油漆剥落,许久没有打开过的柜锁锈迹斑斑,而它的女主人已是驾鹤西去多年了。注视着屋中陈旧而熟悉的一切,细细回味着年少时全家聚首的那些幸福时光,有时便禁不住黯然神伤。时光无情地把我的亲人一个个凝固成了薄薄的旧照片,我的思念也只能一次次翻涌着再沉到心底。伸出手小心地抚摸着爷爷奶奶遗像前那尊陶瓷的观音菩萨像。插上电,菩萨前面的香烛就会自动点亮,奶奶稀罕得很。把它当作心头的宝贝,不准我们随便乱摸。这尊像是父亲去南方出差,特意给奶奶祝寿买回来的。它是从不信神的父亲和笃信神佛的奶奶默默和解的见证。从那以后,奶奶不再背着父亲念佛烧香,她心里的高兴不言而喻。记得那时晚上,耳边常传来奶奶吟诵佛经的声音,有时我过去看看,发现她手中的佛本竟然是倒着拿的,而不识字的奶奶浑然不觉,戴着老花镜瞅着佛本还是那么专注地念着。只是仅仅过了两年,奶奶便去世了。奶奶走后,父亲默许母亲逢年过节按照奶奶的旧例继续烧香拜佛,每年的春节忙年还是沿袭奶奶在世时的一贯做法。直到现在,母亲也去世多年,可忙年的规矩一直没变,连除夕的饺子馅料也和以前的一模一样。私下和弟弟说起,我们都觉得父亲的思想固执得有点可笑,而今我才逐渐体会到父亲那无法言说的沉重心情。那是他对于失去至亲的深切怀念,也是他对于昔日那个家,心灵深处的默默坚守,他想用这种方式,留住这个昔日的家曾经带给他的幸福感觉和熟悉的味道。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是林海音在一篇文章结尾写下的几句文字,虽平白简短,却句句戳着我的心。凝聚亲情慈爱的故乡给我太多幸福和伤感的记忆。这个家族的接力棒在无声无息地传递着,这亲情之爱的接力赛多么希望它慢些再慢些,不要再发生那么多的意外和匆促。祈愿长辈们健康长寿,那一座座空房子不要再出现于我的梦里,让亲情的牵挂与故乡的思念,能长久地化为一次次喜悦的相见和幸福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