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草绳(散文,1123字) 山东 舒一耕 以前在我们鲁中一带的乡村,开春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搓草绳了。搓好的草绳是用来备战麦收的。草绳在当地有个俗称,叫“草腰子”,所以说搓草绳也叫搓“腰子”。 草绳的材料是茅草。那时候乡村里不缺的就是茅草,路边、河滩、荒坡等闲散地段,都是茅草丛生的地方。 每年的秋后,人们就拿着镰刀和绳子到路边、河滩或荒坡里去割茅草,茅草非割不能,叶子坚韧且边缘锋利,稍不小心就会被叶子剌破了手。茅草的生命力也很顽强,秋天人们在红薯地里刨红薯,会发现许多茅草的根从远处扎进来。据说茅草的根被斩断后,只留下一截,照样发芽。茅草割了以后,很快会长成一片。可以说茅草适应能力很强。 人们把割好的茅草打成捆,少的背在背上,多的用小板车推运回家。运回家的茅草经过一番晾晒,干松没有水分之后,把他堆放到放杂物的棚子或屋里储藏。 所以开春以后,人们就把搁置一冬的茅草拿出来,利用闲散功夫,开始搓草绳。搓草绳简单易学,一般不占用整劳力,老人和孩子们利用早晨晚上的空闲时间就能干,而且这种活路还不耽误人们拉呱说闲话,就是晚上甚至不用点灯就能做了。 搓草绳之前最好先把干了的茅草用水泡一下,这样茅草浸入了水分会比较柔软,搓起来也比较顺畅。搓的时候先把一小把茅草分成两缕,然后在头上打个结,于是两缕茅草在双手快速的搓动下,缓缓地就变成了一条绳子。绳子搓到一米二三左右就够长了,然后挽个结,就成了。草绳是在麦收时用来捆麦捆,麦子捆成一捆一捆的,往外运起来方便。 有时候人们也搓一种比较细的草绳,这种草绳乡下人叫“经子”,是用来介秫秸箔的,这种细茅草绳搓的比较长,要几十米,然后盘成一盘,用的时候根据秫秸箔的尺寸边用边裁截。秫秸箔是盖房子时用来铺在屋顶上的。梁和檩条上面铺上秫秸箔,然后放上泥,再在上面放上麦秸或草栅,这样盖起来的房屋或棚子冬暖夏凉。 有的人家搓的草绳多,用不了,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或交到生产队里换工分。 很快麦收季节就到了,人们在出工前,带着镰刀和草绳,到金灿灿的麦地里去麦收。前面的人拿着镰弯着腰在割麦,后面的人腰里系着成捆的草绳,在后面把麦子捆成捆。草绳使用前事先要在水里泡一下,水里泡过的草绳用起来比较柔软好使。麦子捆好后,几步一捆,最后统一往麦场里运。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麦收已基本不再用人工,而是用联合收割机,麦子直接在田里收割、脱粒,再也不用人来捆麦捆了,所以草绳也渐渐地失去了用场,退出了农事的舞台。 茅草随着灭草剂的普及与应用,地里也少了,只有在荒坡野地里还是那样恣意地疯长着,夏天盛开的毛茸茸的花朵如同芦苇的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还是那样的美丽。 作者简介:舒一耕,本名鲍红星,1969年10月出生,山东淄博人,为过学生打过工,经过兵历过商,务过农干过工人,自幼喜爱读书写作,曾为自由撰稿人,自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文字见于《解放军报》《工人日报》《检察日报》《团结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亮报》《脊梁》《四川文学》《前卫文学》《椰城》《金山》《特别关注》《精品小小说》《民间文学》《故事会》《大海洋诗刊》《幼儿诗苑》等海内外多种报刊,出版有个人作品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