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8794|回复: 31

【高青采风】近享泥土芬芳(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6 11:5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享泥土芬芳(一)
桓台   巩本勇

一、小时候的味道

飘飘扬扬地下了一场大雪,寒假期间的我从外面玩好回家,就闻到一股鲜香的味道。来不及洗手,端起碗就喝上了,嘴巴馋。热乎乎的洋柿子鸡蛋汤,这是小时候父亲的“手艺”啊!

洋柿子就是西红柿,又名番茄,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为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后来一个画家,在画西红柿的时候,饥渴难耐,实在忍不住才吃了一个,从此以后西红柿才进入到餐桌之上。西方人叫做番茄,传入中国,因为跟我们的柿子外形相似,所以称之为“西红柿”。而今,西红柿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队都有一个菜园子,队长安排专人施种,隔几天就给村民分一次菜。那时候,生产队里没有大棚,只能吃季节蔬菜。村民没有冰箱,冬天要吃其他季节的蔬菜就很麻烦。洋柿子是稀罕物,可勤劳的父亲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保存的办法。他准备了十几个盐水瓶,把洋柿子切成碎块,满满当当地塞进去。正因为这样,等到春节拿出来招待客人,洋柿子的口感也没有变。

奶奶知道我喜欢吃洋柿子,每次生产队里分菜,她都把洋柿子藏起来给我慢慢吃。我是长孙,奶奶经常领着我坐席。每当端上了洋柿子炖泥鳅、洋柿子炒鸡蛋,奶奶都是告诉大家,俺孙子喜欢吃洋柿子,你们少吃点。1979年,奶奶积劳成疾患了乳腺癌。奶奶躺在炕上,身上盖着薄被,不停地呻吟着,有时会大声叫起来,病痛把奶奶折磨得不成样子。从奶奶坚强的喊叫声中,我听得出,那是奶奶对生活的留恋,对儿女们的挂牵。奶奶去世的时候,年仅54岁,我正读小学一年级。奶奶的名字叫田淑美……

村里学校的后面是一条河,过了河,再经过一片玉米地,就是生产队的菜园子。上小学四年级那一年的夏天,生产队菜园里的洋柿子刚要成熟的样子。我和几个同学从教室的后窗户爬出去,然后跳进河里游到对岸,经过玉米地一溜烟跑进了菜园子。当然,我们是不会让看园子的大爷看到的。每个人摘到了好多洋柿子,用衣服包起来抱着,开始往回返的时候,被看门的大爷看到了。大爷一吆喝,我们可吓坏了,各管各撒腿就跑。大爷也不闲着,使劲追。跑着跑着,洋柿子开始从衣服里散落地上,我们来不及捡,使出吃奶的劲还是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好不容易跑到河边,大家没商量却想到一块去了,先把洋柿子扔到河里,然后纵身一跳入河。大爷站在岸上直着急,看着我们仍旧使劲吆喝:小兔崽子们,小心别淹着……

我的父母和老爷爷老奶奶住在一起,有五间大北屋,三间南屋,不过都是土坯房,庭院很大。父亲在西边开出了一片地种菜,主要种植西红柿和黄瓜。还种有茄子、辣椒、葱、扁豆、豆角、向日葵、甘蔗等。小小的园子,种植的品种可不少。记得有一年,猪圈里的大母猪跑出来,把地里的蔬菜给拱倒多半,特别是那些西红柿散落一地,好端端给划拉个稀巴烂。父亲很心疼,叫来叔叔们,三下五除二把这头猪给杀了。母亲知道了,和父亲大闹一场,说他简直是个傻子,赌气回了娘家。因为这头猪本是全家用来过春节的……

小时候吃灌瓶洋柿子的故乡,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故乡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我想念的人和事物却越来越多。

明天待续:
二、我写过《故乡泥土芬芳》
三、花东村大棚西红柿开园
四、近享泥土芬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1-12 2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真比西红柿有嚼头,学习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2: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巩主席的文章,近享泥土芬芳文如其名,优美而又真实,带着故乡的味道。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09:4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生活,有情感,有文采,点赞!点赞!
期待下文.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08: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巩本勇主席美文佳作,近享泥土芬芳,感受最美乡土气息,体会美丽乡村建设,好文,总是闪烁光芒,醇香浓厚,赞不绝口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07: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巩主席的四篇文章,享受泥土的芬芳。彰显中国作家的实力,当之无愧!一块泥土的根,一份亲情上恋,一份乡愁是亲!为好文点赞!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07:0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屏住呼吸,从一到四全部读完,那句话咋说来着,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笔杆子硬的,比金刚钻很要厚实,力透纸背啊,大赞特赞巩主席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06:5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巩本勇 发表于 2021-1-8 22:42
谢谢朋友们赏读,一敬茶

巩主席用近享泥土芬芳,洋洋洒洒写出四篇美文,篇篇是佳作,真乃是我们学习之榜样。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8 1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街北平 发表于 2021-1-7 11:08
大作拜读,感受至深。

巩主席写洋柿子,写出了它的味道,写出了对他的情,岁月留痕,洋柿子的味道仍在,亲情愫仍在。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8 13:4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巩主席的文章,让我也回到了吃“洋柿子”年代,代入感强,那是一代人的回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8 0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巩主席,中国作协,名当其实。诗文俱佳,知识渊博,挥手成章,佳作连连。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6 15: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巩主席大作!学习进步!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6 17:2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巩主席佳作,勾起洋柿子那儿时的记忆,甜甜的味道,温馨的童年。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6 17:2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很温馨。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09:2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巩主席佳作,向您学习了,祝您冬天快乐。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1: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作拜读,感受至深。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1:2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享泥土芬芳(二)

近享泥土芬芳
巩本勇

二、《故乡泥土芬芳》赞家乡
        农业是桓台县的传统产业,依靠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力量,桓台由小麦千斤县,进而成为吨粮县、双千县。在这一进程中,我多次采访过来桓的农业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199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我写的消息《从吨粮到双千,从高产到高效——科技为桓台粮食生产保驾》。很长时间里,桓台农业佳绩声名远播,桓台有太多次被桓台以外的读者传诵。
         走进桓台县陈庄镇黄郭村的“巾帼科技示范园”,犹如置身一座生机盎然的农业王国:西红柿、西葫芦长势旺盛,麦前西瓜翠绿喜人……这片园区的主人是一位年仅21岁的姑娘,叫耿丽丽。去年,她从济宁农业学校毕业后,没有等靠政府安置,而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家乡承包土地种菜致富,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
        1994年,耿丽丽考入济宁市农业学校蔬菜专业。去年7月,耿丽丽毕业后,回家等待县里安置。正在她为找工作而苦恼的时候,陈庄水利站建起的“农业节水高科技园”从北京中以农场引进种植了甜椒、西葫芦、等优质蔬菜品种。站长伊纪强动员耿丽丽担任技术员,指导全园的蔬菜种植。在这里,她感到自己所学专业派上了“用场”。原先发愁找不到工作的耿丽丽,这时心里亮堂多了。
         不久,耿丽丽有了回家种蔬菜的想法,没想到还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乡亲们说,这闺女有胆子!可是难题也摆在了眼前:耿丽丽以每年1500元的价格承包了5亩地,但是建一个温室和八个大棚需要资金近6万元。家里没有钱,耿丽丽到亲戚家中去借,实在借不着钱,便四处赊材料。为了省钱,她自己去各地拉货。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1月底,一个温室大棚,八个中型拱棚终于建成了。今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她的蔬菜开园了。耿丽丽和母亲带上2.9公斤西红柿、西葫芦,到马桥集市上卖了8.8元钱。钱数不多,但毕竟是建棚以来的第一笔收入。今年3月,陈庄镇妇联把这块园区确定为“巾帼科技示范园”,以带动更多的妇女投身科学种田中勤劳致富。
        耿丽丽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她完全不同于她的父辈。为了把蔬菜大棚搞好,她一边生产一边搞科学实验,进行了测土施肥,不断改善土壤状况。为了形成特色占领市场,她购买新品种,并根据当地的土壤结构,合理密植。她还要改变过去一季西瓜一季粮的生产模式,巧打“时间差”,大力发展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瓜菜。
        耿丽丽说,发展高效农业,做好示范带动,和父老乡亲一块致富。21岁的耿丽丽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所迷恋的这块黄土地上。
        这是我以前从事新闻单位工作期间写过的一篇通讯《耿丽丽考上中专跳出了农门。可毕业后她又回乡务农,用现代科技知识改变着家乡的面貌。在她心中——故乡泥土芬芳》,1998年4月27日发表在桓台报头版头条。之后,陆续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淄博日报采用。一篇小通讯,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感染力?除了触及当时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的社会热点问题外,与耿丽丽回家种大棚蔬菜极具潜力是分不开的。
         透过这些稿件,让人最直接地感受到新闻记录时代,成为经济社会生活典型的忠实写照,共同成就了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这一时期,我身在其中,用心感受着这一过程。村上春树曾经描述过这样一种心情:“我的心情就像揣着空空如也的汽油箱却不停行驶的汽车。”
        2010年,我整理结集出版了新闻作品集《故乡泥土芬芳》,并在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年月,这本书收录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期间(1990——2000年)的新闻作品120多篇,计48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是时间的证词。每当翻开这本书,那纯粹的年轻的风吹动页码,顿时让人在时间里沉静下来。

三、大棚里都是西红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巩主席大作!享受故乡泥土芬芳!彩!彩!彩!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5:3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享泥土芬芳(三)

近享泥土芬芳(三)
巩本勇

三、大棚里都是西红柿
        桓台县和高青县历史渊源深厚,唇齿相依。一个人的地域记忆是多元的,5464公里的黄河,在高青的臂弯之处,拐过了第九道弯——安澜湾。自此,温驯、从容的河水,一路向东,流入大海。千年黄河,安澜高青。黄河文化,渗透在高青这一方水土的血脉里,从城市到村落,从河流到湖泊,从历史到如今。
         来了,走了,又来了,我与高青若即若离。
         今年1月2日,我又一次来到了高青,目的地是县城西南部的花沟镇花东村。花东村村庄不大,一条主路贯穿,因为是冬季,街面少有行人,略显寂寥。
         这一天,是高青县花沟镇花东村父老乡亲最高兴的日子,村里建设的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大棚西红柿开园啦。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17个大棚里种植的都是西红柿,成方连片,很是壮观。这一奇迹是花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爱民带领村民仅用一年时间创造的。
        花东村是由店东、店西、王旺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有530多户人家,其中店东自然村属于省级贫困村。2016年,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崔爱民,担任了花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首先,他自己拿出3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5.5公里长的主干道,方便了村民进进出出。之后,崔爱民多方筹资1600万元,建立了杏鲍菇种植基地。现在日产量一万多斤,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桓台县果里镇徐斜村去年新建蘑菇大棚后,崔爱民派技术员定期查看蘑菇长势,解决种植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快运转起来。
         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是继花东食用菌扶贫项目之后,花东村在2020年新上的又一项目,可有效带动当地的西红柿产业发展。建设初期,园区的土地是个难题?接下来的征地工作中,征地工作小组遇到了困难,有几户村民由于有恋地情节,不愿意土地流转,怎么办?
        村民守着土地,像是守着自己的根和魂。
        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崔爱民和市农业农村局派驻到花东村的第一书记吕连杰带上土地流转合同,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从土地流转对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再到未来土地养老问题,一一给村民解释。吕连杰给村民算了一笔账,以人均2亩地、流转费每亩1200元来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流转费用2400元,平均每月200元,比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还要高。许多五六十岁的村民,有劳动能力,但是不方便外出打工,这类人群可到园区打工,以每天80元,每月工作25天计算,每月可获得2000元的额外收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很快完成了50户村民的土地流转。
        土地落实好了,然而建大棚、温室最缺的还是资金。看到大家发愁,崔爱民说,就是掘地三尺,我也要把大棚建起来。
        大棚晚建,损失更大,崔爱民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偌大的资金,对于一个在农业上刚有点起色的村庄来说,无疑太难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崔爱民吃着饭能突然停住,两眼盯着屋顶不转一转,筷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儿子望着父亲,泫然欲泣,他知道,父亲实在太累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儿子露出门牙,紧紧地咬着下嘴唇。
        崔爱民又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经过发动群众,有十几位村民个人入股140多万。今年5月,崔爱民和村两位成员商量,村合作社向农业银行高青分行贷款50万元,作为集体资金入股园区建设。第一书记吕连杰也忙得不可开交,他积极向上争取,园区建设列入了山东省2020年高效农业发展项目,获得奖补资金500万元……另外,剩余资金由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筹集。
        人世间最难克服的东西是习惯。习惯的事情不管对错,很难改变,农民种菜也一样。很多人担心,一下子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大棚,到时候销售不出去怎么办?崔爱民无可奈何地笑了:“父老乡亲们,我说的要是不行,损失算我的,行不?”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市农业农村局派驻到花东村的第一书记吕连杰,专门组织入股的村民,到临淄、青州等大棚蔬菜示范区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当大家看到遍地的蔬菜大棚,随处可见的蔬菜收购点时,心中的担心释然。一项比一项重的担子,加在崔爱民的肩上。他都是带领大伙迈险滩踏坎坷,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2020年10月,村民们日夜所盼的花东村淄博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如期建成了。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社员”的模式,以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收社员入股,总投资1439万元,占地150余亩,建设大棚17个。
        村里人被眼前的事实折服了,种地也能赚大钱。
        冬天里冷得刺骨,我们走进大棚里,主动出击的温度让大家有些不知所措,如同走进春天里。大棚里都是西红柿,有的青青的,有的刚刚泛红,有的已经成熟……劳作的村民一边提着塑料桶,一边走一边采摘,一边和大家打着招呼。从桶里拿起西红柿也不洗,直接往嘴里塞,脸不红心不跳。西红柿甜中带着酸,酸中带着甜。现场尝过的人都说,对,这就是小时候西红柿的真正味道。
         江少宾撰文《回不去的故乡》,随着一拨又一拨老人黯然离世,我们每个人的故乡最终都将沦为毫无温度的籍贯。故乡意味着什么,而地理概念上的故乡,还剩下什么呢?可在花东村,人们都不抱怨忙碌的农事与乡村生活。花东村并不偏远,并不封闭,并不沉寂。花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爱民告诉我,先是蘑菇,后有西红柿,花东村种植的蔬菜,当天就会变成北京市民餐桌上的佳肴……听着这些,我若有所思心头再次一热。

四、近享泥土芬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7 15:4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泥土芬芳,故乡人对这片土地的执着更是值得赞扬。拜读巩主席的散文,使人更加热爱吨粮首县的家乡。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