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青,有一条爱民路
桓台 张爱红
到高青采风,首先认识了这条爱民路。路是致富不忘本的崔爱民自掏腰包修建,村民称为“爱民路”,其溢美之词,不言而喻。时值麦秋,光洁如镜的路面上晒满黄灿灿的小麦,几个耄耋老人安祥地坐在荫凉下,边唠家常边估算着今年的收成。
“大娘,今年高寿?收成还好吧?”
“收成?好!好!”大娘边回答边利落地站起来,晃动着腰身翘着大姆指说:“你看我老婆子,今年九十啦,赶上好政策,遇上好书记,吃穿不愁,手里有余钱。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你看看我老婆子……”大娘眯着眼,难以描述心中的幸福感受,“您老幸福,肯定长寿!”我替老人搭上后半句。
对!老人逢上好时代,村民遇上好的带头人。崔爱民从二零一一年手里有点积蓄后,就有回乡创业,回报高青父老的想法。新来的书记行不行?是历代纸上谈兵的重版,还是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
村民们在观望。
崔爱民没有预交“空头支票”,他不善言辞。面对众目睽睽的观望,先自费为村里修路5.5公里,实现村里“户户通”。接着解决改善村民吃水问题,无偿地把甘甜的黄河水引送到村民的灶头。对村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他更是尽一份晚辈孝心,让每一位老人拿上“工资”,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高青毗邻黄河,有一方好水,好地,民风淳朴的民众。十九大的乡村发展攻略,让心存顾虑的崔书记茅塞顿开,认准了农村发展的方向。他结合当地无化工污染,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优势,大胆在土地上做文章。先后建立起瓜果种植农业合作社,绿色果蔬采摘园,食用菌研发种植等高效产业,解决了村内富余劳动力,让足不出户的农民高高兴兴成了农业合作社的工人。
听说这里有倍受饮食男女宠爱的杏鲍菇种植,大家跃跃欲试,想一睹为快。当一排排,一列列的杏鲍菇展现在面前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张大嘴巴,同时发出“啊”的赞叹声。
高至屋顶的架板上一层层白嫩嫩的菌种,仿佛一群群探出湿漉漉触角的蜗牛,憨态可掬;又如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婴幼儿,个个呆萌可爱。
“这些杏鲍菇不施一点化肥,催化剂,它的培养基是大家熟悉的的玉米芯、玉米面、豆粕、麸皮、锯末,按比例工艺发酵而成。绿色,有机,可以直接食用。”技术员随手掰下一块,大家传递着,品尝着。嗯,绵柔中有力道,唇齿间有清香,回味后有丝丝的甜润。
单独一个菌种培育库房,每天产出杏鲍菇五吨,占领着淄博三分之一的市场。这样的库房花东村现有二十一个。只几年功夫,村民很快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人均收入迅速飙升,幸福指数跨入高青前列。难怪我们一路走来,村民个个踊跃发言,纷纷向我们表彰他们的爱民书记。
村民富裕了,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挂上崔书记心头。为了教育,为了高青的子孙后代,崔书记投下血本,创建了新光华教育培训学校。招聘名师,组建雄厚的师资力量,力争让高青的孩子享受到贵族式的教育。“我是个半吊子初中生,前半生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现在手里有钱,不能再亏了孩子。”在教育方面投资,崔书记钱花得不含糊。
我们去新光华培训学校时,正碰上以父母之心做教育的司校长,她说,“教育方面,我们力督前行,我们是认真的。”
教室里,学生们正和老师互动着做游戏,整个教室,像一个欢腾的马蜂窝,孩子们天真活泼,释放着自由天性。我知道,和刚才的杏鲍菇培育基地一样,孩子们找到了适合自已发芽生长的土壤,有崔书记源源不断的给养输送,做为一颗生活在高青的种子,该是一件幸运的事。
一头抓致富,一头抓教育,崔爱民从挑起爱民路上的重担起,就没有辜负乡亲的众盼,一个高青汉子的顶天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