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254|回复: 1

正月里来闹元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6 17: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月里来闹元宵
张店  大街北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构思别致的爱情词,更是一首描绘当时元宵之夜灯月交辉、歌舞并陈热闹场景的 最为著名的一首词。此词用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法,以热闹非凡的元夕盛景,衬托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用渲染之笔、华丽词句,把一个火树银花、灯光灿烂、人群舞动的元夕狂欢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人眼花缭乱、如临其境。

自古以来,元宵节就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是中国人的狂欢之节。它的特点就是一个“闹”字,热闹、喧闹、欢闹、众闹。所以,人们把欢度元宵佳节称之为“闹元宵”、“闹十五”、“闹花灯”等。

淄博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历史悠长,早在明清时期,便随着淄博地区工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兴盛起来。特别是周村的花灯、芯子,博山的扮玩、锣鼓等,久负盛名,盛极一时。蒲松龄老先生曾作《上元》诗云:“太平村舍家家酒,乐岁弦歌户户灯”,描绘了当时淄博地区“闹元宵”活动的盛况。

张店于一九五五年设为行政区。之后,由于交通便利(主要有胶济铁路),且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拓展、扩张空间大等因素,市委、市政府相继由博山迁入张店。于此同时一些大的国营企业如:山东铝厂(原501厂)、张店钢铁厂、新华药厂、张店农药厂(现大成农药)、张店电机厂(现牵引电机)、医疗器械厂等先后搬入和建设,张店城区具有了一定规模和人气。闹元宵活动由此不断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达到了鼎盛时期。那热闹非凡的场景,人群沸腾的场面,灯火灿烂的盛况,载歌载舞的欢腾,让人难以忘怀。

1958年我四岁时,因母亲就业到张店农药厂而随之从周村迁住到张店。半个多世纪来,基本目睹和经历了张店闹元宵活动的兴盛历程,也积极的参与其中的多项活动,做过花灯、芯子,也制作过彩车和大型花灯。当然,我不是民俗专家,对闹元宵、做花灯等没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只是在记忆的点滴中描述当时的一些情景而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时,张店最繁华的地方是原二马路百货公司那一带(现在的天乐园周边),所谓繁华,就是商铺和人相对多一些,还有那么几座不大的二层小楼而已。当时的元宵节曾在那个区域办过花灯展,吸引着我去看过几次。那时张店作为一个刚刚兴建中的小城市,文化底蕴远远比不上周村、博山等,其花灯展规模不大也缺恢弘。多以各类花灯为主,有宫灯、纱灯、走马灯、棱角灯、花篮灯、瓜果灯、动物灯、生肖灯等,满街的挂着,五光十色、斑驳陆离。其中也有一些小机械花灯做的很是精致,至今记忆犹新。如:有一盏机械灯,展演的是猴子吹“鼓噹”(当时流行的一种玻璃玩具)。只见一个猴子从幕后出来,“鼓噹、鼓噹”的吹一会儿后,又回到幕后,然后再上来又回去,不断的循环着表演;还有一盏灯做的是:一个古装打扮的人,走出来后,看到一个棺材,打开盖一看,吓得抓紧盖上后,跑了回去,也是一遍一遍循环着表演。逗得观灯者捧腹大笑,纷纷称赞花灯制作的精致精美。这种机械灯,现如今已见不到了,也许它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城区建设发展,张店具有了一定的城市规模,政府开始组织元宵节扮玩表演活动。一些大的厂矿、村社,纷纷组织扮玩队伍,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的晚上,沿街巡游表演,极受欢迎,观者似潮。以我居住的张店农药厂为例,每年都要组织几百人的扮玩表演队伍参加“闹元宵”活动,队伍壮观,内容丰富。在表演队伍最前面是抡火球表演,同时肩负着打场子开路的任务。只见十几个精壮的大汉,双手抡舞着火球(一条铁链,两头栓着球形铁网,里面装着燃烧的木炭),不断变换着花式,火球飞舞、火花四溅,呼呼作风,甚是壮观。观众避躲火球,那路面和场地就清让出来。接下来是锣鼓队、秧歌队、腰鼓队,划旱船的,舞狮子的,踩高跷的等。跟在后面的是一台台制作精美的芯子,还有活宝剧惟妙惟肖的表演:扮演乌龟的猛不丁伸出长长的脖子,吓人一跳;扮演蚌的一开一合,不时将观众夹住,逗笑着观众;还有扮演孙悟空、扮演妖精的,也有扮演国民党兵、日本兵和美国鬼子的等等。最热闹的是那些表演赶毛驴的,上蹿下跳、尥蹄甩尾,一边逗闹着观众,一边维护着秩序,最是辛苦。办玩的队伍,浩浩荡荡,载歌载舞,从厂门前出发,经洪沟路,到中心路(原三马路),再到火车站后,从杏园路返回。一路下来,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个个却兴致高昂,绝无疲惫。现在想来,那时人们参与扮玩活动真是全心身的投入,技艺高超、热情高涨,不怕苦累。比如踩高跷,记得当时技艺最好、踩得最高的是新华制药厂和张店钢铁厂的高跷队,踩的高跷高达二米,还要表演许多高难动作,让人称奇;还有那些舞狮子的,从好几层高的方桌上跳上跳下,翻滚站立,摇头晃尾,功夫了得。这些真功夫、真本领的表演,如今已很难看到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淄博闹元宵活动的最鼎盛时期。特别是张店的元宵节活动更加繁盛热闹,水平登峰造极。其特点:一是推陈出新、层次提高。以芯子为例:传统芯子多是抬芯子,没有灯光装饰,主要在白天表演。而张店农药厂、新华制药、张钢以及后起之秀张店化工厂、东风化工厂等单位,创新发展。把芯子改为带车轮的推芯子,使芯子更大、更高、更险。特别是安装电瓶增加了许多射灯、彩灯、流线灯等,实现了花灯与芯子的完美结合。使芯子更具观赏性,即可白天展演,晚上展演更是流光溢彩、夺人眼目。还有那些制作精美的彩车,五光十色、灵动飞扬、动静结合、载歌载舞,像一盏盏流动着花灯,美轮美奂、大放异彩;二是引进融合、特色突出。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习,外地的一些优秀表演项目被引进来,使闹元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舞龙表演,队伍庞大,场面壮观,上下翻腾,云翻龙舞,成为闹元宵表演的亮点。而当时风靡一时的二毛锣鼓队、公园商场锣鼓队等是从山西学习引进的鼓谱,让我们领略了威风锣鼓的风采:百人以上的锣鼓队伍,随着指挥的令旗,共鸣齐奏、击奏多姿、铿锵有力、快慢有致、边击边舞、威武雄壮。让人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在这一时期,特色比较突出的还有山铝的大型机械花灯展。近三十盏大型花灯,光动结合、制作精良、题材丰富、惟妙惟肖。有神话题材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聊斋志异》、《白蛇传》、《嫦娥奔月》等;有传统题材的《鲤鱼跳龙门》、《金龙飞舞》等;也有现代题材的《敲锣打鼓庆丰收》、《欢天喜地闹元宵》等等。吸引着周边,甚至周村、淄川、博山等地的群众来观看。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睹!三是政府组织引导,气势恢宏,影响巨大。市、区政府充分利用闹元宵活动这个平台,积极引导,组织闹元宵活动,以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其最壮观的就是晚上进行的沿街巡游表演,由各区县、村镇,各大企业等组成的几十支扮玩队伍各显其能,亮绝活、比才艺。丰富多彩的内容、狂欢热闹的场面、灯月交辉的景象、万民欢腾的盛况,使闹元宵活动达到了高潮。“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市民倾城而出,观众人山人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欢歌笑语舞翩翩。正月十五花灯闹,万民倾城尽狂欢。”当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纷纷来采访报道。闹元宵活动成为淄博一个响亮的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

而今,闹元宵活动无论是从规模、内容,还是大众的参与性都逊色了许多,难有过去那种热闹、喜庆和狂欢。那种全民参与,万人倾城的繁盛场景已很少见。其原因很多,从安全角度,为避免发生踩踏和挤伤事故,现在各级政府一般不再组织这种人员高度聚集的大型活动;而厂矿作为过去表演活动的主体,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减员增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缺少了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热心和积极性;再就是现在文娱活动丰富多样,不像过去那样单一,人们的参与性和激情远没有过去高涨,许多传统技艺技能后继无人面临失传;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闹元宵”也沾染了过多的商业气息,周村大街、玉黛湖花灯展门票不菲。在花灯制作搞大投入,追求“阳春白雪”等等。其实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事物都是有其盛有其衰有其变有其换,与社会发展相系相连相交相融的。过去曾辉煌一时的闹元宵活动也许会成为历史,正因此,它才更为珍贵,才更让我们有着无尽的回味和怀念!

发表于 2019-2-17 04: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元宵节的经历写的很细腻、很生动鲜活,拜读学习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