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5758|回复: 1

当毕飞宇、欧阳江河成为语文老师,他们会教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0 21: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毕飞宇、欧阳江河成为语文老师,他们会教什么?
——首届“作家进校园”与“校园写作计划”文学教育活动在重庆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8年12月20日09:38

启动仪式
“阅读是学生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考察最多的也是阅读理解,可我觉得我们的阅读出现了BUG。法布尔的《昆虫记》原本是很有意思的书,但有一道试题问的是屎壳郎建造出的屎是方形还是菱形?这让人感到非常不愉快。《雪中的柑橘》也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其中设置的一道题问作者是谁,这是送分题,但它的意义何在?如此好的文学表达却围绕作者何人下功夫,难以理解。难道阅读一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对各种细节过目不忘吗?”这是重庆一中初二学生刘牧原对语文学习的切身感受。

启动仪式现场
信息化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丰富知识,视野的日益开阔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课堂教学,甚至也在思考什么形式的课堂适合自己,哪类知识真正有效,学习的知识能为成长提供什么帮助。阅读的根本意义在于心灵能否被打动,在于阅读后有何成长与领悟,而不是纠结到底记住了什么。刘牧原的问题是当下学生群体也是教师群体,尤其是语文教师共同的疑惑。语文教学的目标向来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与文化传承、文学修养、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的语文课,怎样才能在青少年的精神塑造和心智启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在身心成长时期通过文学阅读建立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带着这样的探索与尝试,12 月14日,致力于文学教育培养的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在重庆一中开启首届“作家进校园”与“校园写作计划”文学教育活动,毕飞宇、欧阳江河、李洱、张清华、张者、乔叶、宋潇凌,丛治辰、余党绪等作家走进校园,通过文学讲座、文本解读、主旨研讨、现场对话、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与重庆一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多个主题的交流互动,以文学教育为契机引领学生培养纯正的阅读趣味,播撒培育人文素养的文学种子。
把知识酿成酒,而不仅是蒸成馒头
记者了解到,重庆一中初中部和高中部每周都会有阅读课,教师也会推荐书目给学生,辅导文学阅读。校长唐宏宇介绍,学校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把师生阅读与写作当做学校的重要教学工程。但仍有不少学生表示自主阅读时间太少了,希望在繁重的课业之余能读到更多经典作品。学生对于文学与知识的渴望是学校长期推进阅读写作的动力,在这样的实践中,唐宏宇和学校教师也在反思,应该将什么样的知识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真正有价值?怎样让学生从内心领悟而不是被动接受?

学生代表发言
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的一篇散文《梦巴黎》曾被当做语文阅读理解教材,有趣的是张清华本人在回答根据自己作品出的试题时,竟与给出的标准答案大相径庭,由此他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产生了思考:题目是否都有意义?是否符合文学理解的规律?这是值得存疑的。知识是教育的基础,但学生所需要的并不都是常识或法则,也并非每一道题目都有固定答案,“我们希望推动这样一种理念,在知识化和去知识化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我想可以向古人学习,将文学教育当做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在文学阅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启蒙学生思维的同时教会他们兴观群怨,书本知识和生命经验实践应该紧密结合起来,把粮食酿成酒,而不仅是蒸成馒头”,张清华表示。
具体到实践文学文本的“去知识化”,“去”的是什么?作家毕飞宇认为是修辞。“语言不外乎语法和修辞两点,如果将语法当作语言的法律,修辞则是语言的性格,我们每个使用者的性格。它没有统一的制式与规定。”很多学生因为修辞问题头疼,毕飞宇在上学时期也曾有这样的苦恼,文学常识没问题,作文没问题,唯独在考察修辞上常有偏差。在他看来,这并非是知识储备不够,而是学生性格和作者性格不匹配,无法领悟作者的审美原则。“阅读文学,一定不是看哪个作家如何准确表现语法,具有魅力的语言和思想才是我们在读书中获得审美快乐的源泉。”
语文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生活中的书写、沟通甚至争吵都有语文学习的影响。青年评论家丛治辰曾是当地文科状元,也有过教授各年龄段语文课的经历,“当下对语文教学的诟病不是针对语文的知识化,而是过度知识化将本应灵活的学科变成了一成不变的套路和公式。” 这个问题也是众多学校与教师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突破窠臼?丛治辰提出,老师要带领学生穿透知识,超越知识。“学生常会陷入知识的偏差,那些机械的、碎片的、封闭的、过度理性的知识需要在自由而完整的体系中被击碎。” 对此李洱也提到,掌握基本知识,保留你的性情,培养出语感,对语文学习乃至一生都很重要。

主题讲座
面对复杂世界,让文学给予最大包容
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在课堂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有了更多探索,也面临着挑战。
重庆一中语文教师苟瀚心这样形容作文教学的尴尬境遇:老师们会自动将写作分为两种,一种是纯文学写作,一种是应试型写作。前一种老师大多害怕教,也不敢教。怕的是自己的文学素养与文学审美不足以引导学生,不敢的是纯文学写作的考场发挥风险大,分数并不理想;但是又担心大量应试型写作教学会抹杀学生们的个性与才华。不仅如此,试图走向广阔的语文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会遭到家长的质疑,苟瀚心曾带学生读余华的《活着》,有家长认为作品中的某些场景过于成人化,不适合孩子。“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否探寻这个世界的曲折?是否做好了迎接社会丰富性的准备?阅读文本与文学教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紧随其后还是超前引领?”诸多疑惑让教师们在挑选书目和解读文本时犯了难。张清华建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不要刻意遮蔽真实,无论文本中虚构的真实还是所呈现的真实社会生活。教师们在探讨文学中真善美的话题时也常有这样的共识:只让孩子看到光明的一面是不负责任的。“真有残酷的部分,善是可以拯救的,之后方可有美。美善不能成为真的障碍。”面对复杂世界,文学能给予的最大包容就是充分发挥它的延展性与柔韧性。张清华说:“文学是开放的艺术,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将文学的尺度变得更宽阔,更真实,更负责,然后让它走入孩子的心灵,哪怕一点点。”

与学生现场交流
交流中,大家普遍发现,即使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依然没有对文学产生厌烦,反而更加渴望。正如诗人欧阳江河所说,文学表达的背后包含大量非文学的东西,这些丰富而迷人之处成为文学最根本的滋养与起点。很多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背后都能看到独特的气质,或者是当时的人生境遇,或者是曾经的生活工作留下的习惯性印记,甚至科学、推理、金钱演算都会成为某位作家的内在文学气质。“写作呈现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下还有十分之九提供着巨大力量。”对学生而言,怎样去寻找和获取这种力量呢?欧阳江河认为,一定不要肢解文学。“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作家的发声体系,不知道他的世界观,只知道某一篇文章,某一种观点,某一个句子,是远远不够的,容易曲解导致产生偏见。”他还提出,不必过于焦虑写作潜存的限制性,学生在成长中如何表达比表达什么更重要。
阅读经典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课题
乔叶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阅读经典是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市场上从不缺成功学励志学的书籍,乔叶认为这类书籍对学生而言是需要警惕的。“我以一个20多年的文学工作者身份建议大家一定要阅读经典作品。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学就像丰沛的母体,向你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每一次阅读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体悟。” 对此宋潇凌也有着同样体会,早期喜欢日本作家细腻描写的她无意中读到了莫言的《球状闪电》,为她带来了颠覆性的认知,此后她的文学表达思路也有了巨大改变和提升。“可能开始你不一定真正读懂,但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散发出的光芒,感受到作家想传递出的精神火焰。”
很多师生都在关注有没有一种有意义且不枯燥的文学方式,能够切实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应试写作成绩。对此张者的办法不失为有效尝试,他将其称为“隐秘写作”。“我的儿子在读高中,曾经也很为作文头疼。后来我建议他每两天写一篇日记,学习的困惑校园的趣事突发奇想的脑洞每时每刻的心情甚至暗恋的姑娘,内容不限,也不用给任何人看,自己留存。经过一段时间,他的写作成绩果然提升明显。”关于写作语言的锤炼,张者表示要找到一位与自己契合的作家,长期读他的作品,慢慢体会,“就像一条河,你喜欢这条河,跳进去,这条河会把你带向美丽的大海。语言也是这样,当你喜欢这个作家的语言时,会有带入感,由于你和作家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同,你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重庆一中的老师在其中一场活动上说道:“好的文本解读就像一棵树,随便找一跟枝条捏一下,就能开出花来。”这是学生们的渴望,也是语文教师的诉求。知识化的过程是通向美丽花园的门径,那并非终点,正如一位学生的心声:我们要用水变冰的智慧改变生活,而不是纠结冰块到底什么形状。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2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止于水 发表于 2018-12-20 21:59
好,非常喜欢这访谈,让学生热爱阅读,在文学的海洋中漫游,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做的,而不是只看到眼前蝇 ...

李老师的水平可以开网络直播作文课或者阅读课,或者签约学而思等网校,为天下更多热爱文学的学子点燃文学的火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