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718|回复: 1

性孝谨 甘淡泊 ——王渔洋之父王与敕事迹点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8 18:3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包泉敏 于 2018-11-9 13:46 编辑

桓台   包泉敏

王渔洋的父亲王与敕,在整个新城王家算不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很平凡,有关其活动记载的材料也相对较少,笔者目前所见较为详细的,是在《新城王氏世谱》及《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中的两则,王渔洋有一段对其父言行所做的描述,内容相差不多。
那么,在儿子王渔洋眼中,父亲王与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王渔洋看来,父亲“性孝谨,尤警慧,自毁齿(指男孩子七八岁换牙的年纪)就傅,所授经书,一过辄晓大义。数困场屋”,意思是说,父亲生性孝顺、谨慎,从七八岁开始学习经书,看一遍就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是不幸,一直没有考上进士。场屋,即是指科举考试的地方,又叫科场,也就是考进士。
太学
清顺治元年,朝廷曾下诏各地推荐有真才实学者进太学学习,王与敕也在推荐之例,但他在参加完廷对之后便回家了,并未入仕,他的理由是:父亲王象晋年势已高,需要有人照顾。此时王象晋已是80多岁的老人,而王与敕的三个兄长均已不在世,照顾年迈父亲的担子自然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的肩头:“吾得以壮年侍老亲侧,躬裙牏洗涤之事,远希万石家风,顾有所未足乎?”由此可见其心志。
从此,王与敕便开始一心一意地照顾老父亲,“就子舍,日夕视寝膳,问安否,为忧愉”,朝夕侍奉在老父身边,同喜共忧。同时,他还自觉地承担起重要的家庭责任来。比如,逢年过节,他会“率子妇奉觞上寿,一门五世罗拜庭下。方伯公顾之喜,则好为子姓陈述先世隐德遗事,覼缕忘倦。”儿孙绕膝,听老爷爷津津有味、无比自豪地讲述家族中先祖们乐善好施、忠义勇敢的荣光往事,可以想见,那场景是何其和睦、温馨!
而每每聆听完父亲的讲述,回到自己的小家之后,王与敕还会再给孩子们详细地讲解一下爷爷所讲述的有关内容,而此时,“环长幼拱听”,其乐融融的场景自成图画。由此亦可见,新城王氏的家族教育传统和良好家风的养成,与这些家长们平日的家教关系密切。
不仅如此,王象晋百年之后,王与敕还将父亲的生平事迹画成了24幅图,让子孙观摩学习。他此举,当是仿效祖父王之垣作《陈情图》《孝友图》《寿山图》及《阃范图说》之作。
据王渔洋描述,父亲“少攻骈丽之文,晚年犹间为之。中岁好为诗,辄弃去,曰‘吾偶写怀抱,如弦之有音,弦停音寂矣,乃欲索之于无有耶?’”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王与敕虽然很有才华但非常低调、内敛:我偶尔也会抒发一下情感,但不足为记,就如同弹琴,我所写的东西不过是琴弦发出来的余音而已,并非正曲,干嘛要去鼓捣如此虚无飘渺的东西呢?看看,够谦虚吧。
其实,从这段话里,也依稀可辨王与敕达观的处世态度。
虽然王与敕没有著书立说,但他的生活过得相当充实,正如王渔洋所记载的:“每春秋佳日,辄置酒邀邑耆旧,促席道旧故为乐”,与一帮故交老友把酒言欢,摆摆龙门阵,讲讲老故事,谈天说地,何其洒脱!
当然,也不仅仅如此。
作为一名家长,王与敕还有着非常强烈、自觉的家族担当意识,他时刻不忘传承家族优秀传统,会经常与“诸兄弟集,道祖宗勤俭遗事,如方伯公当日”,不足二十字,形象地描述出:新城王氏家族成员传承家风的习惯,已然融化到他们的血脉之中,变成了一种行为自觉。
纵观新城王氏家族历代家长,的确都堪称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的典范,也正是在他们言传身教下,儿孙们耳濡目染,家族才得以成就“齐鲁第一进士家族”“江北青箱”美誉,不仅成就为明清时期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科举望族,也成为影响深远的文化世家,家族中涌现出了一些名垂青史、可圈可点的历史名人,他们曾经创造的辉煌过往,不仅成就了一个家族的荣光,也为后世、为一个地域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
如上文所述,在王渔洋笔下,王与敕是个聪明、优秀却低调内敛,孝顺、忠厚且勇于担当的人。和家族中那些名垂青史的族人相比,王与敕就如同一片绿叶(其实,他是甘做绿叶),衬托出了那些“花儿”们光彩夺目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扮演了一个孝子、一个慈父、一个好家长的角色,为家族优良家风的传承、家族的持续发展默默地做出着贡献,同样功不可没、可圈可点。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09: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王与敕之所以不愿出仕为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经历了明末清初朝代更迭时的数次战乱,新城王氏族人殁者众多,不可能不在已经是成年人的王与敕心中留下阴影和影响,再如无事人般孝忠新朝,断非其所能为。加之个人秉性谨孝,心性淡泊,故而为成就一个慈父和孝子创造了可能,也就不足为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