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024|回复: 0

还原被权威们解释错了的古籍经典(一) ——《论语》中的“如之何”详解(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0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原被权威们解释错了的古籍经典(一)
——《论语》中的“如之何”详解(下)
高行之
三、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这里是说,闵子骞问如果仍然按照旧的去盖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因此,此处的“如之何”的意思就是:会达到(出现、发生)什么结果,即会怎么样。
四、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显然,这是有人在劝孔子说:“九夷那么贫穷,为什么要去呢?”孔子回答说:“君子都住在那里了,还有什么贫穷的呢?”这反映了孔子追求精神享受高于物质追求的一贯思想,“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固穷”等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此处的“如之何”意思是“何如之”,即:为什么去那里。
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这里鲁哀公的意思是说,遇到了饥荒之年,用度不足,怎么才能达到之前那样的消费水平呢?有若问既然不足那么裁撤了怎么样呢?因此,此处的“如之何”即“何如之”,意思是怎么才能实现达到之前的消费水平这样一个目标呢?
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此处的“如之何”与句一相同。
七、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子罕》
    这里的“如之何”表示“何如之”,表示我也完全没有办法(帮他实现目标)了。
八、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孔子将要做的是与孔子以前曾经说过的话相矛盾的事情,为此,子路特意提醒孔子。因此,这里的“如之何”,意思是:“你要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呢?”清晰地表达出了子路对孔子的提醒:难道你想言行不一吗?
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这里的“如之何”表示“何如之”,是反问语气,表示“怎么可能出现他说的拒人的结果呢?”
十、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论语·子张》
了解了“中庸”思想的真实内涵以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以上标点符号的使用曲解了原文的意思。现更改如下: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这段话说的是子游对子夏的门人评论子夏对弟子的教育忽视了对细节的控制,并指出,从根源上来说是由于子夏没有抓住怎么才能实现目标这一核心。子夏听说颇为不满,认为子游有些过了,对子游最先学习了君子之道又最先厌倦了这一糗事进行了一番报料,并乘机讥讽子游学习虎头蛇尾。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应当让这些年青的洒扫庭院,你只需要接来送往就可以了,这是控制细节。从根本上说子夏的不足在于没有把君子之道落实到如何才能实现上去。”子夏听说了,很不满意,讥讽道:“噫!言游有些过了!君子之道,谁先学的?谁后厌倦的?就像这些草木一样容易区分甄别。君子之道,怎么能被误读曲解呢?有始有终的,也就只有圣人了吧?”
子夏对子游的不满,挖苦、讽刺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多么精彩的文字描述啊!
十一、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
    这里的“如之何”是“何如之”的倒状句式,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怎么可能达到赶上孔子的地步呢?”
    在对古文的解读中,现代人习惯了用固定的词语解释古文中的某个字或者短语、词汇、句式,这是不确切的。由于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细微的意思区别,对古文的解读应当求其义而近其心,根据古义、语境、语气灵活理解,而不应将其固定为某个意思——这就是现代汉语字典出现一字多义的根本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在对古文的解读中,往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然后用猜测出来的意思去试,如果解释得通,就将这个字解释为该意思。事实上,这种试解是把一个充分条件当作充分必要条件去使用了,因此,很可能是错误的。例如,《辞海》对“庸”的解释多达十二种意思,而根据笔者的考证,绝大多数意思都是错误的解释——这些解释之间毫无联系,根本不符合汉字的演变规律,且有确凿的证据证实其错误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