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频频掀起话题的电视剧《楚乔传》和《醉玲珑》有一个共同点:均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
众所周知,目前在影视市场中最受瞩目的IP有很大一部分都源自网络文学,并且这种从网络文学中开采IP的趋势还将长时间持续下去。网络文学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IP富矿。
影视、网游、广告等领域的创作生产有了网络文学作为资源后盾,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再大的富矿也须适度开采,更不能把储备资源的矿藏变成大型流水线工厂。
网络文学实现井喷式发展,也就是这三五年间的事。从被质疑、被忽视,到万众追捧,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用的是“穿越”式的速度。
正因为发展期尚短,而成长速度又太快,所以,尽管网络文学进入到繁荣期,我们仍不能说它是成熟的、稳定的。
令人忧虑的是,在网络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需要更科学、更合理培育的情况下,却有太多力量在揠苗助长,甚至是疯狂“注水”。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市场持续扩大,年增长率超过20%,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0亿元人民币。日渐庞大的商机引来无数淘金者,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
不久前,一家网络文学门户网站的负责人这样定义文学写作:“写小说不是靠编辑的自我认知,而是在内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些工业化的内容体系,流水线生产小说。”
他认为一部网络小说的创作是有规则的,需要将各种能够迎合用户的要素合理地组装在一起。而对于创作者的要求,他认为:技术门槛低,只要会写字。如此观点,令人瞠目结舌,可以说完全无视网络文学的文学属性,完全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
将网络文学视为工业产品,把网络文学作家定位为技术工人,用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来操作IP开发,这种思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网络文学,归根到底是文学,抛开了这个属性就等于失去了根基。根基瓦解了,盛开的再绚烂的花也会枯萎。一切创作都以IP为目的,都以获利为目标,最终只会把市场做小,把前景做淡。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