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6-12-12 02:10 编辑
在我老家的西边有一座天主教堂,距离我家约有百米。从我出生有记忆时起,那每天“当当当……”的钟声就留在了脑海里了,成为了最清晰的人生记忆之一。如今,家乡虽面貌大变,但那座教堂依然矗立在那里。
这座天主教堂,是在民国时期修建的。相传教堂的郭神甫是一个法国人,他在这座教堂里布道,脖子上挂着十字架,手里拿着《圣经》,穿着传统的教袍,带着眼镜,头发是红色的,并且蜷曲。他是一个很和蔼的人,至今年长的人,对他留着很好的印象。他是在全国解放的时候回法国的,不知现在是否健在?若健在,可能是百岁老人了。他最喜欢的有两件事:一是向他索取糖果,二是向他索取《圣经》。如果你向他索要《圣经》,他会主动给你糖果吃的,他的布教速度很快,几乎周围的人都是他的教民。他回国后,这座教堂被收归国有,被改建成小学,我的小学就是在这里上的。
从八陡大街上的中段向北,到这座教堂要走过大约三十米的甬道;然后来到一座高大的门楼前,推开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进入教堂,门内如亭,有四根红色的木柱子,门楼的上端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也涂成红色的木椽子,再往里走,就是教堂的院子了。 在门楼的东边,有一个四根圆木支撑着的小屋顶,上面大约一米见方,有一个铜制的响铃,下面一根线绳,牵着线绳晃动,铜铃中的摆钟会撞击钟钵,发出悦耳的“当当当”的钟声,这就是上课和下课的钟声。 走出门楼,顺着路往正西走,脚下是一条用两米见方的陶砖砌成的路,这样即使是雨后,泥水也不会沾在脚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院落,院落的西边是一座两层的木楼,整体木质结构,木头的高柱子,每根大约十米,楼上是木制的楼板,走起路来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呈直角形的走廊分别在正西和正北有两间很大的屋子,据说这就是当时郭神甫居住的地方,后来成了老师们的办公室,楼下一楼是一样的屋子,是神甫办公的地方,后来也作了教室,一楼有一个直角形的走廊。一楼地下还有一个同样面积的地下室,我曾经进去玩过,黑咕隆冬的,有六扇采光的窗子,上午和中午,借着太阳的光线,我们曾在下面玩过捉迷藏。这个楼的顶部是尖的,上面还有天窗,整个楼顶是朱红色,极像今天圣诞节圣诞老人帽子的颜色。在楼的南边,有一座高大的建筑,这就是诵经堂了,后来改作了教室,我曾经在里面上过小学。这座教堂的别样之处就在这诵经堂,先是一个大走廊,把这座教堂分成了东西两间,这个走廊很大,大约有二十多个平方,里面是平屋顶,地上是由一米见方的地砖砌成的,每一间教室能容纳50多个学生。教室内外的墙壁都是白色的,带着一些花纹,南北各有三扇大窗子,采光条件很好。这座诵经堂看上去很是庄重,通体的白色展现着当年设计者的宗教理念,屋顶端也是尖的,很有西洋建筑的独特风格。
这座大诵经堂把这个院子分成了南北两半,南院小,北院大,在北院可以出早操,玩游戏,开大会;在南院可以列队,做课外活动,厕所也设在南院;南院种着一些大青杨树,春天可以采谷食芒;在北院的院墙旁边种着一些刺槐,花开时节,整个院子溢满芬芳;院子还有一些藤蔓很粗的葡萄藤,年年结着一些很甜的葡萄;还有几株石榴树,花开的时候,绿叶中布满火红的花朵煞是好看…… 这座组群式、风格独具的天主教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开放后,至今仍有信众做弥撒。很久不回家,很想知道那些信众们是怎样在教堂过圣诞节的。
作者:李洪树 联系电话:1855337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