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和村名的由来
位于田镇街道西部的义和村,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对于义和村名的来历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据说在200年前义和村已形成,但其村名不叫义和,住在该村的人心地善良、重理、重义气,从不恶意欺诈外来的村民,事事处处礼让外来的村民,很多在外村被欺压住不下去的人们,来到该村都能安心的生活,因此该村吸引了很多村民来此定居,于是本村及周围村庄居民称该村为义和村,义和村村名延用至今。现在的义和村民姓氏很多,像张、孙、李、商等。
清朝初年,义和村曾出过一位姓李的武状元,据说他力大无穷,四五个人才能抬动的大石,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搬起。
传说,他在考武状元时,不慎失手误伤了自己,但他很机智的掩饰了过去,而且高居榜首,中了状元。
当时,他考状元耍得是叉,齐眉高的三尖叉在他手里上上下翻飞,时而踢起两层楼高,时而用后背或脖子接住飞来的叉,极为精彩。可是,一不小心叉失手了,就在叉要落地的那一时刻,他敏捷的用脚把叉踢了起来,不仅掩饰了失误,更令其舞叉功夫锦上添花,博得考官的高度认可,被点名为武状元。其实他在踢叉时受了伤,他忍着剧痛一点也没表现出来,下考场后鞋中流了不少的血。他靠坚强的毅力、敏捷的思维和精湛的功夫赢得了这次比赛的武状元。
在村里还流传着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八路军的陈大队长,在高青县义和村的战斗中,为救他的队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部队撤出战斗时,陈队长留下阻击敌人,最后只剩下他和警卫员,陈队长其两名警卫员誓死保护陈队长突围。陈队长果断下令,命令两名警卫员立即撤退,自己留下来掩护,两名警卫员坚决不肯,最终陈队长用枪逼着他们走了,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为八路军队员安全撤退赢得了时间,他却留在了阵地上。
(李玉堂 刘顺昌整理)刘顺昌简介
刘顺昌 淄博市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退休,生于54年10月,中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多次获市县表彰奖励。多次在省市国家刊物发表论文、通讯、征文,并获奖。主要有《教育在腾飞》、《小镇办起大教育》等,写有报道、通讯、论文,小说,故事,诗歌,散文等几百余篇。
籍贯:淄博市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小安定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