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5193|回复: 3

我那小脚姥娘的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6 08: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踏雪寻梅 于 2016-10-26 08:29 编辑

                     我那小脚姥娘的时代
                        桓台  巩同英

   偶尔翻了一回老照片,便再一次见到了我的姥娘——慈祥的面容,长四方脸,高高的鼻梁,眼睛不大,炯炯有神。她依然在慈爱地注视着我。
  姥娘永别于世,已是二十四年了。
  记忆中的姥娘,身体瘦弱,清秀慈祥,和蔼可亲。她经常穿着近乎及膝的大襟褂子,相衬着那宽肥的裤子,一双小脚直如三寸金莲,步履蹒跚。
   姥娘是马踏湖畔的起凤镇穆寨村人。她一辈子不识字,却精通一门针灸技艺——刺血疗法治疗小儿脐风、急慢惊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姥娘的这门技艺在马踏湖畔方圆几十里,那可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
  在那年代里,马踏湖畔的乡村医疗条件差,依照传统习俗,女人生孩子几乎都是在自己家的土炕上,接生条件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断脐时,常常因消毒不严而感染,形成脐风。这种病多发于婴儿出生后4--7天内,症状多为撮口不吃奶,俗称“撮口风”。此病往往来势凶猛,那时节急救措施缺乏,各种药物很难奏效,很多孩子因这种病造成痴呆,甚至夭折,庄外的乱葬岗子上便时见亡婴。
   俺娘出生时,就不幸患了严重的“撮口风”,略懂中医针灸的姥娘眼瞅着面色发青、牙关紧闭、已经不能吸奶的小女儿,心如刀割,只好狠下心来,权当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竟然把俺娘的病治好了。那一年是1933年,姥娘28岁。自此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人们来找她看病的络绎不绝,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张店、滨州、济南、东营等地的人们也纷纷慕名而来。
   我小时候常住姥娘家。那是一个小小的农家院子,篱笆墙,木栅栏门,院中有一棵老槐树。姥娘姥爷就住在槐荫庇护下的两间小土屋里。还记得姥娘有一个金色的小盒子,里面盛着一根银制三棱针。在那低矮的小屋里,我经常会见到姥娘用那根神奇的银针给患儿们治病。
   接踵而来的患儿家人,或许是遵循着一个乡俗爻(yao)眼儿,常常把包裹好的患儿放到一个大箢(yuan)子里,然后蒙上大红布,小心翼翼地挎着,或徒步走着,或驾着溜子,或用自行车,慕名找俺姥娘看病。这俨然成了马踏湖畔的一道风景。
   只要有撇着腔的一帮外村人,挎着蒙着大红布的箢子来问路,本村人就会热心指引,甚至会直接领到姥娘家里。姥娘不管多忙,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接待远来的客人。患儿家人,不待屁股坐稳,就急切地诉说起孩子的病情。姥娘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轻轻地抱起孩子,仔细地观察小儿的脸和手,详尽地询问吃奶、睡觉、大小便情况。如果属于这种病就接诊,否则,就赶紧催促人家到大医院去治疗。
   治疗开始前,姥娘总是先洗洗手,如果手凉,就直到把手搓热了。然后打开那个金色的小盒子,取出那根银针,消毒完毕,在患儿身上找准穴位,便恰到好处地一刺,再快速行针,最后挤出点血来。 只要姥娘用针刺一下,小婴儿就发出“啊啊啊”的微弱哭声,听起来就像一只小羊羔在叫唤。
   治疗几次后,孩子的哭声大了,姥娘笑着说:“小小子儿,大嗓门儿,长大娶个俊媳儿。”“俊小妞儿,嗓门尖儿,嫁个郎君当大官儿。”年幼的我和表妹并不晓得大人们此刻的心情,也在旁边一唱一和,模仿着婴儿的哭声,逗得一屋人都笑了,原本紧张的气氛立刻轻松起来。
   直到现在,我耳边还时常萦绕着婴儿们那“啊啊啊”的哭声,想来,那原本就是一支支生命的赞歌,一曲曲最美妙、最动听的旋律。  
    经姥娘之手,从阎王爷手里拽回来的孩子,那可多去了。夏庄村有一个叫田老六的,中年得子,举家欢喜。但男孩出生才六天,就得病了。那时正值寒冬腊月天,老田家三更时分就派人去请俺姥娘。姥娘二话不说,坐上来人的车,急匆匆赶到老田家。只见患儿脸色发青,牙关紧闭,口冒白沫,四肢抽搐,两眼一个劲儿地白瞪着往上翻。姥娘倒抽了一口凉气,说:“孩子病情危急,恐怕难以救治。”患儿母亲哭着说:“先生,俺好不容易生了这个孩子,求求您想想办法,救救他吧。俺给您磕头了!”
    姥娘瞅瞅病重的孩子,看看心急如焚的一家人,决定试一试。姥娘先用银针刺了人中、十宣等急救穴,治疗效果不明显,然后又在鼻翼两侧隆起处(脐风穴)点刺了几下,刺后涌出许多黄水,十几分钟后,小儿停止了发作,有了哭声。一家人这才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就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姥娘就在这老田家连续住了几天几夜,不分白昼,定时治疗,直到小儿能正常吃奶并安然入睡了,她才回了家。
   等到给孩子办满月席时,田老六又把姥娘请去,让到上座,当着众位亲朋好友的面,冲着姥娘"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拜为干娘。说道起来,如此这般的干儿干孙子,俺姥娘还真不少呢。
   只要是远道而来的患儿,姥娘就留他们住下治疗,管吃管住,直到完全治愈了,才肯打发人家回去。恰逢姥娘年轻奶孩子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奶,喂养患儿。患儿的病治好了,家人拿上钱,带上家里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东西,来酬谢姥娘。姥娘往往盛情难却,推辞不过,只好勉强留下少许东西。至于钱呢,她坚决不收。
   姥娘德行好,医术好,在马踏湖畔老百姓眼中,她可是出了名的“女先生”。(以前“先生”是人们对老师和医生的尊称。请医生叫“搬先生”。“搬先生”,搬救兵也)。直到现在,我经常会遇见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俺姥娘,这个紧紧握着我的手说:“穆寨村那位给小孩针灸的先生原来是你姥娘啊?!是她治好了俺家小莲花的病啊!”那个满脸感激地说:“你姥娘真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啊!她呀,救了俺家小码头的命啊!”
   就在这言语间,她们跟我的关系立刻拉进了不少。每当此时,我自豪地听着有关姥娘的故事,眼前便会浮现出那根银光闪闪的三棱针,那双不知爱抚过多少孩子的手,耳边便会响起那自生死线上重焕生命活力的“啊啊啊”的哭声,眼里就热热的,心头就暖暖的。      
   深受姥娘的影响,我系统学习针灸知识,勤学苦练针灸技艺,为当地的中风偏瘫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比起姥娘在当地人心中的名望,我永远无法超越。姥娘虽没上过学,也叫不出什么腧穴名,更不懂得什么是经络系统。但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她用一根银针救治了不计其数的小婴儿,直到八十五岁高龄安详离世。
    在她葬礼那天,乡亲们送来了挽联:“母慈子孝睦乡邻,妙手回春除沉疴。”横批:“女中尧舜”。我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想起姥娘生前对我的种种疼爱,一路嚎啕跪拜,肝肠欲断。泪眼婆娑中,我仿佛看到姥娘面带祥和的微笑,手持圣洁的荷花,骑着五彩的凤凰,向着西方飘然而去。   
   姥娘是我们的骄傲,更成了我心中的神。每当忧愁苦闷时,我会仰望星空,因为我的姥娘在天上慈爱地看着我,鼓励我好好活着。每当顺心快乐时,我会仰望蓝天,因为姥娘也在天上高兴地看着我,与我共享欢乐。
   我的姥娘,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一个极其平凡的小脚女人,一辈子没文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她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阅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却倾尽一生精力,坚持做了一件如此不平凡的事--用自己精湛的针灸技艺,造福了马踏湖这一方百姓,为中医民间医术树起了一座无字的丰碑。
   
    此时此刻,我端详着姥娘的照片。照片中的姥娘和我默默地对视着,两个时代的女人穿越了时空静静地对视着。
    姥娘笑了,我也笑了。
    小脚姥娘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的时代到来了。

  谨以此文,缅怀我至亲至爱的姥娘,纪念那些曾为马踏湖这一方热土默默奉献的民间中医先贤们!
发表于 2016-10-26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云 于 2016-10-26 09:16 编辑

姥娘的小脚时代,却顶起了家的一片蓝天。小脚姥姥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8: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云 发表于 2016-10-26 09:15
姥娘的小脚时代,却顶起了家的一片蓝天。小脚姥姥伟大!

谢谢精彩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14: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手只能暂时回春,但改变不了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