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之外的飞翔 ——东鲁散人诗歌《红莲湖》赏析
入眼《红莲湖》,就不由自主地沉迷进了诗歌营造出的那份视角之外的飞翔,那是一种万物默认又未被万物托举的飞翔,是诗人超越地理性的意象震颤,也是超越地平线的一次漫游。
红莲湖,是诗人的居住地,他把身边季节与景物专注于呼吸带进心脏,用血脉的流动分蘖诗行,诗歌的第一段写到:“夏天过去了/这里/我的读者/我们挨近些/像一对翅膀/用在鸟儿身上/用在天使身上”。以洗练、亲和的词语,展开强大的画面,气度意象如云随风般纷沓而至。秋天将至,诗人没有隐身也没有忧郁,他把自己抛进诗中,他写到:“每次经过吊桥/动摇铁索/木板嘎吱仿佛你的浅笑/每次在吊桥的会泊亭小坐/你的背景总是楚楚荷花”,至此,他解密了另一只翅膀的模样,用一位优秀诗人的敏锐与反观,构建出诗核。这样的诗歌没有脱离现实,却有足够的力量穿透现实。
接下来,他写到:“夏天过去了/知鱼廊空寂/暗淡/鱼儿顶住玻璃/窥伺你的裙摆/而濠上争辩的庄子与惠子/宽袍大袖/秋水入心一变而成春水”。此时具体事物呈现出了多歧的走向,另一种飞翔(游动)引领思绪,情感的冲力也在这一段之中丰盈,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濠水之上论辩的庄子和惠子,那句:“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和“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的对话,让秋水的凄清与脉息的火热形成了鲜明对照,诗性与哲思呼应,深度思辨的契合,完整地承担了传情达意的过程。结尾处,他写到:“我的读者/这里夏天过去了/我们挨近些/像一棵桃树/凡是属你的水和桥都是蔷薇科”。这样的结尾不禁让人想到董桥的那句:“文字是肉做的”, 秋光里的春色定是他甘愿用心的生命腠理,即使在独自的寒秋中,即使在无尽的时空间,他都会超越目光的羁绊,用诗意直达一种境地。正如他在“散人说诗”中说过的:“诗歌所表达的往往是现实的好多倍。我们用词不多,我们的词语神秘、神奇。我们是机杼的局部,“嚓、嚓”的刹那排列。神思赋予我们使命,而使命的完成需要凡尘点点颗粒的汇集。”
纵观东鲁散人的诗,用我自己的观点来看:不论是超现实的探索之作,还是理性专注的冷峻之作,都从容大气、洗练老道。笔触摇曳多变,旁若无人或旁若无物,象意境融合几近完美,像《红莲湖》这样袒露自我的存在与情感的本真之作,是作者理性如涟涟秋水簇拥的一朵红莲,不关乎神秘,却能实现真实的视角之外的飞翔。
附原诗:
红莲湖 文/东鲁散人
夏天过去了,这里,我的读者
我们挨近些,像一对翅膀
用在鸟儿身上;用在天使身上
每次经过吊桥,动摇铁索
木板嘎吱仿佛你的浅笑
每次在吊桥的会泊亭小坐
你的背景总是楚楚荷花
夏天过去了,知鱼廊空寂,暗淡
鱼儿顶住玻璃,窥伺你的裙摆
而濠上争辩的庄子与惠子
宽袍大袖,秋水入心一变而成春水
我的读者,这里夏天过去了
我们挨近些,像一棵桃树
凡是属你的水和桥都是蔷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