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6-7-20 16:07 编辑
喜欢学,选择医 张店 六月莲 眼下正是高考录取结果揭晓的时间。医学院校录取,一直被社会所热切关注。 此刻,想起了女儿六年前那个通常看来有点“胡闹”的高考志愿书,数几个平行志愿从一本到二本院校,都是一律的“临床医学”、不服从专业调剂。酷爱医学,她高考后目标更加明确,并为此义无返顾,最后以超一本线20多分的成绩,被一所二本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录取。 这所院校多年以教学务实、学生苦学著名,女儿后来考研到更高层次院校后,因母校打下的坚实基础而充满自信。女儿医学生学习的一些片断至今回荡在脑际。 告别紧张的高中生活,在人们的想象中,大学生活美好而浪漫,杨柳依依,小桥流水……可医学生的学习并不如此。走进医学院的女儿发现是又一轮高中生活的开始,繁多的专业课,厚实的教科书,如高中阶段时的晚自习,早晨五点的用功者,夜晚为不打搅同学休息而在走廊安营扎寨的勤奋者,都是医学院的常态风景。“这敢情又上高中了!”她自嘲。“今天都是好课!”更多时她这样说。 医学生的打造,是一个循序渐进,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实践、思维、心智、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实验课是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场,学会拿蟾蜍是新生的一项基本功,要在它身上完成麻醉、神经反射等操作和实验。小白兔、小白鼠也是许多实验课所需的动物,要求人人动手,麻醉打得精准使动物无痛安静。女儿唯独惧怕小白鼠。但在实验课考试中,却恰恰抽签抽中了小白鼠。她快速抓起小白鼠猛抡,趁着它的旋晕,简洁、成功地完成了操作。 解剖实验课是医学生须臾不可离的主课,一直伴随医学生的培养以及医学科研的过程,从系统到局解,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学习。从开始的紧张,到后来逐渐放松,再到后来女儿对解剖课怀着渴望。医学生特有的培养模式,也就是一名医生百炼成钢的过程。 进入大四,要在教学医院完成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在这一阶段医学生见到了真正的病人。女儿常常兴奋不已。一次,她在心内科见习,一位来做健康查体的大爷的心电图,引起了她的带教老师一位年轻医生的高度重视,检查呈现病症并不明显,但医生怀疑是起始的心梗。但大爷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一直念叨着要回家。医生耐心劝说,坚持留住病人,为其做心肌酶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抢救赢得先机。大爷的女儿也从单位来到医院,看到并无异常的父亲,难以置信:“心梗?心梗就是这样吗?”但心肌酶检查结果很快证实了这一判断。因为发现早,救治及时,大爷自然是心梗病人中的幸运者。据悉,急性心梗病人在医院发病的只占5%,而绝大多数病人没有那么幸运,而是发生在医院之外的地方,发现晚,病情进展快,抢救难度大。大爷的幸运,也得益于医生的高度负责和坚持。 喜欢学,选择医。想到女儿未来能加入这样一个有担当、有智慧、高素质的团队,不禁为她的初心和追求叫好。 大五实习进入了实战阶段,为病人拆线,手术拉钩,为“不明原因”瞳孔较大的心血管病人问出了“青光眼病史”……女儿不断有实绩相告。漫漫医路,小医生在成长。 医学需要后来人。不怕苦,不怕累,喜欢学,选择医,祝愿小医生学有所成,乐学乐医,利他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