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壹点六十 于 2016-11-23 23:13 编辑
老时光里的记忆
博山/刘国峰
说起童年,更多的回忆是对老山村的怀念。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初,那时没有如今的繁华,也没有现在高科技产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对清贫却又快乐安稳。
那时村里的路是土路,唯一的广场是村口的场院。农忙收获季节,收割回来的农作物被林林总总堆进场院,各家沿用着笨重的工具,进行碾压脱粒,大人们忙的不亦乐乎,而孩子们除去帮些力所能及的活,多数时间都是在场院上追逐打闹,俨然把这里当做一所乐园。
那时,谁家要是有一台收音机,便成了稀罕物。而收音机也成了人们唯一获取外界信息的来源。时下流行收听评书,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大餐。夏日里每到傍晚,人们都会聚集到场院,等待三叔公搬出收音机,收听《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等经典巨著。人们手拿蒲扇或站或蹲或坐,小声讨论着评书里的剧情,享受着短暂的闲暇时光,感觉快乐又满足。
其实对场院的感情不仅仅是如此。那时村里刚刚通电不久,别说什么电视,电脑,就连昏黄的灯泡对于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奢侈物。对于早先的人们来讲,在场院上看一场露天电影,那简直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每次放电影的叔叔,骑着自行车来村里放电影,那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孩子们兴奋的在村里奔走相告,催促着大人做饭,可每次都来不及吃饭,就早已拿着板凳去场院上占位。围着放电影的叔叔,打听电影剧情,央求快点播放。直到天完全黑下来,人们也基本聚拢到场院时,场院上的灯瞬间熄灭,鸦雀无声地等待电影播放。当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并不是电影内容时,人们都明白这就是流行的“垫片”,这也是孩子们并不关心的广告或是时事新闻。这时候孩子们按不住耐性,开始离开座位,在人群中骚动。一会跑到荧幕前张牙舞爪,一会大喊大叫乱作一团。直到垫片结束,开始正片,整个场院才会恢复平静,只有“沙沙”走片的声音,伴着人们的目光投向荧幕。
一般一场电影都是三到四盘影片,起先孩子们还是津津有味地看着,精彩有趣处引得一阵哄笑,惊险刺激之时带人们屏气凝神融入剧情。那种感觉从来都是一种享受。
前段时间儿子过生日,孩子也整天唠叨着问怎么给他过生日。对于吃穿之类的礼物,已然不是什么新鲜物,也俗不可耐毫无意义而言。突然记起,何不带儿子去看一场电影,一来重温一下那种儿时的味道,二来让孩子感觉一下那种别样的氛围。于是惊心挑选了一场电影《红星的闪闪》,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时刻铭记先辈们的光荣历史,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继续传承下去。
自小没有到影院看过电影的儿子,自是感觉分外新鲜,回家的途中滔滔不绝地与我们讨论着那些精彩的故事情节,稚嫩的话语偏向剧中的“好人”,也会痛骂那些“坏人”的无情与残忍。那一刻突然让我再次想起,像极了儿时每次看完电影,第二天回到学校,小伙伴们三三两两聚在教室里讨论昨晚电影情节的那种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影碟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露天电影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慢慢忘记场院上娘喊儿,儿寻娘的场景,那种可气又可笑的氛围似乎真的一去不返。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老一代最美的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已是高科技时代,那旧时的梦早已成为现实,可人们却感觉再也找不回场院上那种快乐时光。
作者:刘国峰 电话:130706914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