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移花影 于 2014-11-26 23:55 编辑
诗意的张力,让“疼”在婉曲之境回味
——赏析月移花影诗作“疼”之美
文/亦雅
月移花影,初见这个词语,就给我一种幽美怡人、柔媚轻盈的意境;而做为网名,又让我蓦然想起一位朋友,一位美女作家——山东省淄博市某区作协副主席。会不会是她呢?于是打开她的一些精品诗歌,仔细拜读。我无法确定,亦或只是重名而已,但她深邃而略带疼痛,境界宏阔又不失含蓄蕴籍,意指明晰,具有婉曲之美的风格,让我欣赏不已,每首都值得再三品咂。
譬如月移花影版主诗作《蔷薇》“只是,从来没有勇气采下一束/刺疼我的心”、《疼》“月亮不带我找回小桥/一个地址撒出霜花/这不是秋夜了吗”。当读者仔细品读她的这些诗句,走进诗境,或贴近诗心的边缘,都会感受到一种隐隐作痛的情绪,都会为这样徘徊且挚情的文字带来的不舍而痛彻心扉。
窃以为,诗人(诗歌爱好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往往决定着诗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的热情奔放,率真直言;有的则委婉含蓄,曲径通幽。显然,我读到她的这两首诗属于后者。诗歌,做为作者运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某种情愫的一种形式,我不反对洋洋洒洒的大幅诗章,但更倾斜和关注哪些精短而意蕴深邃的诗歌。个人觉得:诗歌的语言就不能像写情书或日记,仿若面对你久违的亲人,竹筒倒豆子一般夸夸其谈,那样的写法,作为诗歌是否会被指向显豁,口无遮拦呢?那么,它又是否是诗歌呢?
由此,某些时候,特别是诗歌需要含蓄,需要婉曲,亦即将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出来,就像月移花影版主这首《蔷薇》,最后一节的“刺疼”二字,将她要表达的那份情绪,尽收诗尾,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是放手,还是不忍;是徘徊,还是拥有……也尽在读者的掩卷回味中。
附原诗:
疼 邵 伟 一 半夜,丝绒睡衣裹不住睡眠 心脏与镜子相悖 月光如我的左手 写一个名字 二 失散,还是失去 月亮不带我找回小桥 一个地址撒出霜花 这不是秋夜了吗 三 眷恋,不能给星星看见 一旦散播,就是天大新闻 刺,进入血管诵经 但求今夜不要轮回
蔷 薇
邵 伟
故事像古堡里的青铜花瓶
不敢与你相认,怕走失了自己
趴在栅栏上的一丛,带着前世
骑士风度的野蜂,已隐遁
有时,我会去你的旁边摘朵野花
去秋千架上淋一场细雨
只是,从来没有勇气采下一束
刺疼我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