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984|回复: 2

“秦可卿”出生在王渔洋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1 06: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桓台作协 于 2016-4-11 09:16 编辑

    “牡丹祠”是山东新城王士禛故居中的一处建筑,王士禛是清朝初年诗坛领袖,独创诗论神韵说,累官至刑部尚书,被誉为一代诗宗。有清一朝,影响巨大,郑方坤所著《国朝名人传略》称,“天下之士尊之(王渔洋)如泰山北斗,至于家有其书,人习其说”,《清史稿》评论他“蔚为一代正宗”。2012年9月底,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反映桓台古县城新城镇的《半朝王家》。其中有嘉宾谈到了坐落于王士禛故居内的“牡丹祠”,嘉宾言之凿凿地介绍了“太子妃”的故事。
    节目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的认为这个节目宣传了桓台的人文历史,有的认为一个以探求人文真实为主的节目,如此宣传极不严肃;也有的认为王氏家族值得宣扬的事情非常多,何至于用这件事情作噱头。这些反映中最让人议论的便是这牡丹祠的传说。
    故事的大体情节,本人曾写过一篇博客介绍。大体是公元1704(清康熙四十三年),时任刑部尚书的王士禛因王五一案失出被罢官。回籍的时候,太子胤礽送给他一个侍女。一生谨慎的王渔洋到了晚年更加小心,特别是因故罢官之后,行事更加小心。因此,从未对这个太子送来的侍女动过任何心思。回乡不久,王渔洋发现太子送给他的这个女人怀有身孕。这更让王渔洋感到棘手。等到十月怀胎,这个女子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可可,意即二哥,寓意为二阿哥。这让王渔洋更加难堪。万般无奈之下,王渔洋想到了与康熙皇帝私交极佳的时任江宁织造曹寅。于是,王渔洋修书一封,派人连同这个侍女和刚生下不久的女孩一并送到了江宁织造曹寅府上。尽管与当朝皇帝私交甚厚,曹寅也知道这与皇家有牵连的事情的严重性。他思忖再三,只好把这个小女孩留下,寄养在城内的一家育婴堂,把她的母亲,就是当时的皇太子胤礽送给王渔洋的这个女人,又送回了新城王渔洋的府第。这个女孩,据说便是后来曹雪芹《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原型。
    故事的真假,莫衷一是。这个传说,据说一直在王氏族人和新城当地流传。我听说这个故事是前去年早些时候去王渔洋故居改造现场的时候,听文化局毕副局长讲的。所以,回来写了那篇博客。《半朝王家》在央视播出后,县电视台的同志找我,希望我能够谈一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采访。
    我的观点极简单,这件事情“于史无征,符合逻辑”。
    为什么?这要从两个方面细细说开。“于史无征”,就是这件事情迄今为止,没有从任何正史资料上看到这方面的记载。为什么会“于史无征”?我想大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杜撰,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所谓的“太子送侍女”的故事发生;二是这件事情确实发生了,只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当事人从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或者留下记载后,因时局的变化当事人把这些资料销毁了。从目前情况看,如果说这件事情本身是杜撰,家族中和新城地方为何有这样的传说?因此,用“于史无征”来否定这件事情的存在,又显得有些苍白。何况,王渔洋官至刑部尚书,突然因小事被罢,肯定会有人通过不同方式同情他、帮助他、关心他。
    那么,“符合逻辑”又是为什么呢?
    罢官,不管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令人庆幸的事,王渔洋被罢官同样如此。王渔洋被罢官后,他已经十分清楚自己为何因“微罪”被罢官的原因,原因就是他与太子的关系太紧密。所以,他匆匆收拾了一下行李,赶紧回到了老家新城。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人们习惯上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就是想帮也对当时朝廷的局势心有所忌。所以,也只有位居太子的胤礽才有这样的胆量。
    其次,王渔洋做过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是做什么的?就是专门处理太子府事务的。王渔洋担任詹事府少詹事,就是詹事府的副长官。之所以被任命为詹事府的少詹事,就是因为康熙皇帝对他的信任。王渔洋在这个任上,与太子胤礽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以太子之位尊,在王渔洋遭遇时艰的时候出手相助也是极可能的。
    第三,王渔洋被罢官的时候已是七十岁的老人。当时,他的三位夫人早已去世,孤苦伶仃一个人,与王渔洋有师生之谊的太子胤礽,想办法照顾王渔洋也是挺正常,也挺合理的一件事情。一般大臣没办法,也只有太子有权势有胆量。
    所以,这件事情似乎又合乎情理。
    一部《红楼梦》,留给了研究者无尽的话题。或许有一天,那些曾经有过未被人知悉的资料或许会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个传说以及秦可卿的原型,就会大白于天下的。原来,位于山东桓台的王渔洋故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秦可卿”的出生地!
    事有凑巧。2014年岁尾,阅读清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八第23条载:“名妓月宾尝往来渔洋山人家。一妓自言月宾孙女,渔洋赠扇尚存。上画临水草亭,傍倚二柳,题“庚辰三月道冲写”,左侧行书一诗云:“烟缕濛濛蘸水清,纤腰相对斗娉婷。樽前试问香山老,柳宿新添几个星。”不著名字,小印模糊。晓岚宗伯以为诗格风流,似新城宗派,特以渔洋卒于辛卯,庚辰则系前一岁。不闻有老友香山,诗意又非自指,疑他少年代题。
    按:渔洋书法非所长,欹斜如文上骑马,若素见其墨迹,真伪可不辨而明矣
。”
   
    以此观之,此事果真不是空穴来风了。


发表于 2016-4-11 08: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读过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闫红写的《秦可卿与王熙凤之间的迷之黑洞》,其中这样写到:"……有红学研究者认为秦可卿出身高贵,有人还言之确凿地说她是废太子之女。将《红楼梦》当成《达芬奇密码》来读也自有乐趣,但如果只当它是小说,只看文本的话,秦可卿赢得包括贾母凤姐尤氏以及下面的小丫鬟一致推崇,还是因为她在经营人际关系上,花费了太多的心力。

如果说秦可卿出身高贵而让人另眼相看,就很难解释尤氏所言的:“她这为人行事,哪个亲戚,哪家长辈不喜欢她?”不可能所有的亲戚都了解她的底细,书中倒是更常写到她的会做人,“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以及“那上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成也是会做人,败也是会做人,她的病就是因为想太多:“大奶奶是一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尤氏跟远房亲戚聊天时也曾说:“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然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她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这明显是一个“凤凰女”的处境,她家境寒薄,凭着她的美貌、聪慧、善窥人意、事事周全,赢得了贾家上下人等的欢心,凤姐于她,也是英雄惜英雄。然而,在宁国府这样一个地方,对贾珍这样一个王,仅仅以礼相待是不够的,秦可卿只能屈从,这又与她原本争气要强的心性矛盾,她活成了一个巨大的悖论。"……
还有题目中秦中卿误。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1 08: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的感概,秦可卿出生在王渔洋故居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