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小的绿叶 于 2016-3-31 07:43 编辑
难忘父亲的口头禅 博山 商佃刚 “多干点儿活,不吃亏”,这是父亲生前常对我们说的口头禅。 父亲去世后,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一直想写篇文章纪念他。也曾动过几次笔,但写着写着,泪水常常模糊了双眼,又多苦于文采匮乏,终未完成。这一隔,就是十年。 父亲一生经历坎坷,12岁时,我的爷爷在日本人开的煤井下遇了难。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祖母一人拉扯着四个孩子度日,家境的窘迫可想而知。 父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种地是把好手。几十年如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所迫,父亲一生还干过许多行当。 他做过买卖,挑了我们那儿的“特产”——万山砂锅到处赶集或沿街叫卖。清晨摸着黑出门,往往半夜才赶回家里。路途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很难用语言描述。 父亲当过泥瓦匠,庄里乡亲谁家有盖房磊堰的,他会主动去帮忙。他会糊屋棚,糊之前,用高粱秫秸扎架子,先用废报纸来糊一遍,再糊上漂亮的墙纸,这需要挺高的技术。父亲做的很熟练,很结实,很美观,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虽说是很苦很累的活,但只要是乡亲们开口,他都是有求必应。 做的最多的,要算在当地的煤井上下井了。因为祖父是在煤井下遇难的,祖母死活不让父亲去下井。但家里七八口人要吃饭,祖母最终拗不过父亲。一人下井,全家人整天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父亲身体不算强壮,但他很少歇班。 在农村,盖房子可算是天大的事了。这得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 首先,得争取到盖房子的宅基地。父亲争取到的是一块一般人根本看不上的荒地。前面是高高的石堰得垒筑,后面是陡陡的山坡得挖去,但父亲有父亲的理由。他认为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前面,可居高临下,后面,因为是荒坡,可向后边多开出一大片天地,增大家院的面积。前面的堰,可以慢慢的垒高,后面的山坡,可以慢慢的挖平。父亲领着我们全家开始挖山,那山坡上,既不是大块的石头,也不是一般的土层,而是一些又硬又粘的渣土,挖起来很费事。母亲也是特别能干特别能吃苦的人,在父母的带领下,我们一家人没白没黑的挖土、运土,大干了几个月,总算挖出了能盖房子的地盘。接着开始挖地基,又是起早贪黑的干了好多天。 盖房子需要很多石头,石头从那里来?得自己到山上挖土开石。父亲到山上去找寻,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能挖到石头的山坡,自己学着当石匠,挖土凿石,再凿成方方正正的石料,然后雇人运回家中。盖房子所用的木材,父亲多年前就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自己的家院里种好了,快到用的时候,找人帮忙杀了树,运回家备好木料。至于盖房用的砖瓦、水泥、石灰这一类必须买的东西,父母也是多年前就省吃俭用开始筹备。买料的钱从那里来?简而言之,是从牙缝中硬挤出来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 到正式盖房子的日子,亲戚、乡邻来了很多,他们放下家中的活,都来帮忙。这也是父亲用自己的辛勤的汗水用自己的好人缘换下的功夫。大伙干的热火朝天,两三天的功夫,一座三间的新房子终于造成了。 父亲对我们姊妹四人要求严格。每天早晨,天一亮就要求我们和大人们一块起床,农忙时节和大人们一块去下地干活。可能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对我尤甚。即使农闲时节,每天早晨也必须往自家的承包田里挑一担粪,然后才能去上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理解他,甚至怨恨他。多年后,我才深深地体会了父亲当时的良苦用心。这使我养成了勤快早起、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更锻炼了我的体魄。 我小时候身子挺弱,为了给我补身子,父母节衣缩食攒钱给我补充营养。听说甲鱼能补身,父亲曾步行几十里路到淄川大集上给我买来,炖了吃。又把甲鱼壳晾干弄碎烙饼给我吃。我的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直稳居学校的优秀之列。每年都把奖状奖品领回家,父母虽然不大识字,但总是接过奖状,端详半天,然后亲自张贴到墙上,亲朋好友来家串门,他们总不厌其烦的指给他们看。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学校。那时,在几千人口的村里,只考上了我一个,用当时流行的话说,可算“山窝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父母亲也因此受到了乡邻们更多的羡慕和敬重。 父母把我们姊妹四人拉扯成人,我们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又忙着帮我们照看孩子。 父亲喜欢喝杯小酒,有时一天喝两次,但都喝不多。偶尔喝多了,他也会絮絮叨叨,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干点儿活,不吃亏”,这是他的口头禅。父亲嗜烟,没事时,一支接一支的抽着,弄得满屋子烟雾缭绕,他在悠闲的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但没过上几年好日子,由于常年积劳成疾,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咳嗽不止,到医院一查,竟是肺癌晚期。哎,这对我们,无异于晴天霹雳! 父亲先后住过七次院,他几乎不识字,我们姊弟四人达成共识,一直对父亲隐瞒着病情。他一直积极地配合治疗,坚强的和病魔抗争。后来他似乎已觉察出病情的严重,但从没有对我们说过。我们姊弟四人齐心协力,尽了最大努力,可也未能挽救父亲的生命。在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里,辛劳一生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多干点儿活,不吃亏”,这是父亲的口头禅。十年来,这朴朴实实的话语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