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370|回复: 2

王之垣的三本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8 1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包泉敏 于 2016-4-27 15:46 编辑

下面,再说说王之垣的三本书。
桓台县政协曾经编印了一套《新城王氏家箴》,一函四册,包括王渔洋《手镜》及其高祖王之垣所著《炳烛编》《摄生编》《历仕录》。笔者重点阅读了王之垣的三本著述,读毕掩卷,颇有感悟。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三本书的内容。
《炳烛编》分门别类地辑录了古人的嘉言懿行,涉及修己、勤俭、应接、人品、为学等12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教育后人重学崇儒,锤炼修养,以成大器。此书是体现了作者的博览群书,既汇总了古代贤哲的感悟和经验,又集中体现了作者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作者在序文中的自谦之语:“籍明一隙,犹愈于昩行者”,走夜路时能借一线光明,总比在黑暗中摸索强。
书中收录的诸多词条,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修己方面:“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人于无事时,常作病想,一切名利之心自然扫去。(人在平安无事时,常常预想忧患发生时的惨境,一切追名逐利的念头自然会消除。)”;摄生方面:“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及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迷于利欲者,如醉酒之人。人不堪其丑,而己不觉也。”;道德方面,“为家以正伦理,别内外为本,尊祖睦族为先,以勉学修身为要,树艺牲畜为常。守以节俭,行以慈让,足己而济人,习礼而畏法,可以寡过,可以静摄(静养身心),可以成徳。”“说人之短,乃获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为政方面:“风俗,天下之大事;廉耻,士人之美节。为政者,当以扶纲常、正名分、重道义为第一。”人品方面:“为人如构室,先须根基坚固,始可承载。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为学方面:“读书贵于能用。读书不能用,是读书不识字。”从以上摘取的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此书的编辑,汇集各家学说精华,虽然“一粒一勺”,但却“含摄百味”,只有“钻瓶出酥”,方可“沉浊成宝”,即:只有深入钻研,方可获取真谛;不断积累沉淀,才会得到至理。虽然此书当中有些内容带有一定时代局限性,但瑕不掩瑜,读者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已。
《摄生编》则辑录了诸多尊生养性的论述,熔儒、道、佛诸家养生精华于一炉,语约而显,道奥而真,处处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如其自序中言:“人最灵,而生至贵,可弗慎与?出世者,经世之体,摄生者,大生之源。”只有尊生养性,强身健体,才能成就大业,为国家多做贡献。古代贤哲往往修德和养生兼顾,如作者在《序》中所言:“摄生之道载诸简编,《易》有颐卦,《礼》有养生,孔圣慎疾,轲氏养气,修德、养生兼之矣!”这种思想与当下流行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作者认为,天地之间元气的运行主宰着发育滋长万物的权柄,万物皆由元气而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可见“气”于生命体的重要性,基于此,提出了养气要诀:“ 一、调息。自心为息,心息相依;念起即觉,一觉即照;意用先天,气归元海。二、调食。食勿过饱,身满气粗;食勿秽浊,神倦气昏;食勿过少,身羸心悬;食勿犯忌,宿病牵缠。三、调睡。调伏眠睡,神气要清。人吃五谷,化为阴精,不经锻炼,作怪生淫。”简单来说,就是: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意念,不生非份之想;二要注重饮食调节,不要过饥过饱,吃不干净和对身体不利的东西;三要调整好睡眠,这样才能保持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这三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保持精神愉悦、饮食健康和良好睡眠,这也算是科学养生吧。文中既有一些玄奥的养生观念,也介绍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养生办法,还摘录了一些儒、道、佛各家学派提出的养生观,列举出了诸多高寿之人及其养生之道,颇有借鉴意义。对于喜爱养生的人士,《摄生编》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知识读本。
《历仕录》系王之垣实录自己从政做官的经历,以及与师友的交谊往来,行文平实,情真意切,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为人、为官思想,而且表达出了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体现了一位封建家长对保持家族振兴的强烈责任心。王渔洋《池北偶谈》中曾节录十余则作为家训。如:“予初选出京时,即闻荆州士夫多有请托者。予意一人依一事,则事事来嘱,一人嘱允,则人人来嘱,不如一切不从。为是时,如江陵相公、乃翁曹都宪、年伯纪山公,亦不徇从,后遂绝无来者。”几百年前的官吏便有如此清正严明、不循私情的先进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啊!不仅如此,虽然“某素不敢管人家闲事”,但“万历十八年,乡人平日不往来者约三百人,具轴礼为太夫人庆寿”,究其原因,正如前来送贺礼的罗珍所说:“正以公不说事,不害人,大家阴受其赐,所以来也。”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平公正为官,必然赢得百姓赞誉和尊重。又如,“前辈涉历事久,多有高见,有疑难事,不能自决,不可不以咨问。”表现出作者为官的谦虚和谨慎。书中所述之事基本为其当政时期所经历的事,间或穿插了作者本人对仕宦经历的感悟,体现了其为政理念及其认真履职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位封建官吏敬业爱岗、积极建言献策、心系天下的美德。如:“鸿胪寺起数揭帖,各衙门无定规,有开承旨,有开不承旨者,错乱非体。予具疏会同礼部议定条件:如承旨者,奏事官致词请旨,玉音传旨;不请旨者,致词官奏知不传旨,仍要高声达御座。遂为定例,迄今行之。”对于一些直达皇帝的机密文件,如需要皇帝回答的,奏事的官员要向皇帝读帖并请旨下传,不用皇帝回答的,读帖的官员要奏明不用回答,但仍要高声让皇帝听见。此举进一步规范了机密文件的上传下达,大大提高了鸿胪寺的办事效率。      
仔细研读《炳烛编》《摄生编》《历仕录》三本书,会发现此三本书立意高远,境界深邃,思想厚重,其所阐述的思想与新城王氏四世祖王重光所制定的家训一脉相承,可谓新城王氏家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笔者认为,这三部书作为“王氏家箴”,不啻于规范王氏后世子孙行为规范的“思想指南”,充分体现了新城王氏家族深厚的家学文化底蕴,同时,也是研究地方传统文化、挖掘新城王氏家族成为“江北青箱”“齐鲁望族”原因的重要依据和文献资料。尤其是《历仕录》,“是一份研究传统社会士大夫交际圈的绝佳史料,讲述了明代官场的世象百态,是家史与国史相结合的表征。”(《王渔洋家史撰述初探》谢贵安,《王渔洋文化》2016年第二期)
综上所述,王之垣的以身示范和严行家教以及其撰写的几本被王氏后人视为“家箴”的书,都对其后世子孙谦逊做人、扎实治学、审慎处事等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他采取的家族教育模式,无疑为王氏家族能够在短短数十年间由一个地位低下的农耕之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峨冠博带、缙绅满门的官僚世家,且历明清鼎革,持续兴盛至清代中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圈可点。
发表于 2016-3-29 04: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本书不但史料性强,而且于现在也很有针对性,读之可以修身养性,治国齐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淄水金山黄丰年 发表于 2016-3-29 04:56
这三本书不但史料性强,而且于现在也很有针对性,读之可以修身养性,治国齐家。

是的,非常不错,看后很受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