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桓台作协 于 2016-2-21 07:15 编辑
一九九0年版《桓台县志·概述》中有马踏湖人文遗迹说明:“湖内有西汉初周宣王静会齐侯的遗址。”看到此文,不禁怀疑,周宣王乃西周天子,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共46年,怎么到了500多年后的西汉?这肯定是错误。有趣的是,不少人士都因此把马踏湖遗迹会城的来历,上溯到此,称“会城来历为周宣王静曾在此会见过齐侯”。是否有典籍记载此事?本人学浅,没有查到,但一直怀疑这个说法,也为没能查到典籍记载而深深遗憾。
一代诗宗王渔洋,为官45年,在新城故里居住的时间非常短。尽管如此,他也写下了许多称颂故里的诗作。新城王渔洋故居门里的卧石上,就刻着一首《锦秋湖绝句》:“会城隐约接青丘,沙鸟沉浮水急流。一望寒芦秋色里,诸侯曾此会平州。”这首绝句令我灵机一动:莫非这会城来历与此有关?我想,这则资料,无非来自先秦典籍,只要认真查阅,要查到相关记载是不难的。于是先后查阅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典籍,终于在《春秋·宣公元年》查到了相关记载:公会齐侯于平州。鲁宣公元年,就是公元前608年,此时的“齐侯”为齐惠公,离春秋首霸的齐桓公已经过去34年。王渔洋从祖王象春曾写过《北湖游记》,文中有“《春秋》‘宣元年公会齐侯于平州’是也”的记载。我想,人们为什么会把西周时候的周天子与数百年后的西汉联系起来?大概与古人“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关吧。因为古文没有标点,就把典籍《春秋》理解成“春秋”时代了。
查《桓台县水利志·第五章·湖泊》:《水经注》载:“济水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坈。”(《太平御览》“齐人谓湖曰坈”)又载:“湿沃侧有平安县,俗谓之会城。”《山东通志》亦载:“平州坈为新城县之会城泊”“青冢在会城湖中”。
鲁宣公,姬姓,名俀,是鲁国第二十任君主。他为鲁文公儿子,母敬嬴,次妃,为文公所宠。承袭鲁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