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7247|回复: 44

好听的《九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8 19: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玩月楼主 于 2014-11-21 14:34 编辑

好听的《九儿》

王光福

      
       莫言获诺贝尔奖,大快国人之心,其作品自然畅销无比。他的书我却很少看,只在《红高粱》刚发表时,借本杂志来看过一遍。到后来,拍成了电影获了大奖,我也没提起兴趣再把原著看一遍。现在借诺奖之余风,有人把《红高粱》搬上了荧屏,并且是洋洋洒洒六十集,这是文学与影视联姻的一大喜事。看来真得再读读原著了,否则看不明白他们是怎样把中篇小说改编成长篇电视剧的。
       我不大喜欢莫言的小说。一是因为他写得太野,二是因为他写得太粗。野是指内容方面的,粗是指艺术方面的。我的小说虽然不好,离诺贝尔奖还有十万八千里,可也有人对我说,我的文章不说字字紧要,却也不好随便删改。而莫言的文章,即使删去一句,甚至删去一段,也是不影响前后文意的。就以其最著名的《红高粱》而言,我至今仍然认为其中有不很令我满意之处。
       小说第三节,写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年人。在罗汉眼里,他是个“来历不凡”“武艺高强的英雄”。不管此人如何英雄,我都认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鸡肋人物。他是个什么人?混到劳工队伍里干什么?它的形象对小说有何价值?……我一概看不出来,只觉此人的身份不尴不尬,同时也觉对他的描写近虚妄而背情理,不似他处真实可信。
       尽管小说不能尽如我意,却毕竟瑕不掩瑜,取得突出成就并赶上了好时候。小说的发表在1986年,改编成电影是1987年,1988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若是再晚上三几年,因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别说电影,就是文本的发表恐怕都会遇到阻力。而一旦把这些构成阻力的问题排除掉,这篇小说也就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真正特色了。
       山东电视台从10月27日开始播放,每晚三集,周六周日各两集,至昨晚全部播完,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刚开始,我打算看几集没意思就算了,以免耽误看书。谁知零碎看了几集,竟渐渐上瘾。虽然中间因为喝酒落了几集,并且有几集也实在枯槁乏味,即使不看也算不上损失。但是最后几集,撇开一些毛糙的细节不说——比如日本人把花脖子打死,花脖子的手下就端着枪面对面站着,却怎么不立即还击打死塚本呢?张俊杰既然一枪能把钱玉郎击毙,却为何不再来一枪打死和钱玉郎离得不远的塚本呢?难道枪里就一颗子弹不成?在此时打死塚本不是比打死钱玉郎更重要吗?——整体上却觉大有可观,我给它的总成绩是八十分或者更高。特别是最后一集,九儿在高粱地里含泪高歌引开鬼子让余占鳌们逃命,我的眼泪禁不住就流出来了——我擦了好几次,却越擦越湿,真他妈像个不争气的孩子。
       《九儿》这首片尾曲,已经听过几十次了,每集都有。但因为电视台抢时间做广告挣钱,每次都放不完整,只有匆匆忙忙的四句就结束了,所以光知道好听,却不知唱的是什么。韩红的唱功没得说,但咬字却成问题。突然而来倏忽而去的那句片首曲,到现在我也没明白是什么歌词。照我的看法,这片尾曲中的“高粱熟”中的“熟”字,是非读“shú”不可的,可韩红却把它唱成了“shóu”。我认为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是既不好听也不好懂的——不知为何,剧组那么多人却没人提醒她这一点。
       其实,《九儿》的歌词也就是四句:
   
            身边的那个田野啊
       手边的枣花香
       高粱熟来红满天啊
       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音乐上虽一浪高过一浪,把人的心都揪碎,歌词却只是一模一样的重复。——这真是一首简约而不简单的好歌。可是,我对其中第二句极不满意。“手边的枣花香”什么意思?字面意思我们当然懂,可问题是整个六十集里,并没有一个镜头强调高密的枣花。也就是说,枣花是外加上去的,和整部作品没有任何联系。如果枣花行,那梨花杏花桃花槐花无论什么花应该都行。于是,好端端一首歌,也就搞得不知所云让人遗憾了。若叫我说,把“枣花”改成“酒味”或者“拤饼”甚至“泥土”,哪一个都行。“酒味”和“拤饼”是剧中展现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物的精神象征;“泥土”是酒味和拤饼的根基,也是人物赖以生存并为之牺牲的原因。这都比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枣花”切题、动人。——至于两个“啊”字,前一个应该唱“呀”,后一个应该唱“哪”,我就不去要求她了,尽管她也感觉这样唱吐字很别扭。全中国的歌唱家、歌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啊”字是要随着前边一个字的韵母而有所变化,不能什么时候都一成不变地唱成“啊”的。
       《红高粱》是一篇好小说,一场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电视剧中的片尾曲《九儿》也真好听。可都有些美中不足。用《红楼梦》中的话说,我和它们的关系就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2014.11.18
发表于 2014-11-18 2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这回可饱眼福了,俺是一集还没有看,抽时间突击看看,前几天看《马向阳下乡记》一天看十六集,这个红高粱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没看没有发言权,楼主说得俺记住了,等看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2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俺还是有个毛病,就是重新拍的,改编的都不喜欢再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反复改编拍摄让人无所适从,更是浪费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玩月楼主 于 2014-11-18 21:24 编辑
玉座珠帘 发表于 2014-11-18 20:45
不过俺还是有个毛病,就是重新拍的,改编的都不喜欢再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反复改编拍摄让 ...


先把《红高粱》原著读一遍并牢牢记住,再看电视剧,对比其优劣进行分析,对创作也是有益的,不能一概视为浪费时间。再说在一段时间内这也可能是公共话题,不看就没有共同语言了。哈哈,祝好!
周迅、秦海璐演得实在好看。又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2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分析得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光福老师的观点,赞同指出的错误和不符合逻辑的情节。
九儿.mp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0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分析有理有据,学习了。我也看了这个电视剧,最后一集印象最深,看得潸然泪下。作品里自然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您说的“枣花”,确实莫名其妙。还有,有些字音不准确,其中“庇护”就发错音了。这种不规范,肯定给人误导,尤其是误导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中一叶 发表于 2014-11-19 08:06
老师的分析有理有据,学习了。我也看了这个电视剧,最后一集印象最深,看得潸然泪下。作品里自然有不尽人意 ...

“高粱熟来红满天啊”,这个“来”字也别扭,再加上个“shou”字,就更不知所云了。——由他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玉国 发表于 2014-11-18 21:56
王老师分析得有道理

我就不明白名家没什么老犯错误并且没人告诉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3: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真 发表于 2014-11-18 23:02
非常赞同光福老师的观点,赞同指出的错误和不符合逻辑的情节。
九儿.mp3

当老师惯了,容不得错误,特别是常识性的,这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这些犯错误的人,可能没碰上咱这样严格的老师,所以老犯错误。哈哈,问衍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