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谢 于 2015-1-3 21:49 编辑
品味一抹花香
——读《时间的玫瑰》
从书题说起。“时间的玫瑰”最先是北岛先生一首诗的题目。“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的玫瑰……”自己很个人的理解,时间流逝中世事变迁如白云苍狗,那些华丽的伤感的无奈的,尘世间一切的一切都会在时间的风口上凋零,但那些美好的温暖的打动人心的总会在时光沉浮中留下来,如那些开在时间深处娇艳的玫瑰,多少年后依然清香醉人。
《时间的玫瑰》这本书是北岛2004年到2005年间在《收获》上专栏文章的结集,收录了北岛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二十世纪九位诗人的生平和他们的诗歌。作者用“时间的玫瑰”来做题目,意寓明显,他在引领我们去感受时间之流大浪淘沙后那些伟大的诗人及他们伟大的作品,带着深深的纪念与缅怀。
北岛在后记中说“采用的是一种较复杂的文体,很难归类……有人在网上说这是‘诗歌传记’,我看不无道理”。作者说不无道理,其实算是做了肯定,不完全的肯定。确如作者所说,很难界定其具体的文体。作者所记述评论的每一位诗人都独立成篇,不管是结构上的精巧还是内容上的丰富,思想上的深沉还是语言上的雕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每一章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谈诗,却不是简单地谈诗,而是在还原诗人生平与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展开,我们透过文字所感受到的非简单枯燥的诗论,而是文字背后那个有血有肉丰满的诗人。想到了苏缨和她的《纳兰词典评》,形式上有些类似,但是后者比《时间的玫瑰》晚成好几年,风格也截然不同。
前一段时间读《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对照本书中北岛对曼德施塔姆本人及诗歌的解读,能感受到作者行文的严谨与认真。当看到“昨天的太阳被黑色担架抬走”这个题目时,就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赞叹,非是对诗人有相当的了解,断不会选诗人的这句诗来概括其一生。用浓缩的文字还原诗人生平、论诗的同时,作者在文中兼谈诗译,拆解外诗中译所面对的困局和荒诞。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坦诚率性,责任心极强,却又勇敢自信的北岛。作者本就以诗闻名,加上多年身在异域,对世界诗歌的理解自然站在相当的高度,否则实难有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又极具思想性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北岛先生看来,20世纪是人类诗歌史上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其间,诗歌作为一种极高的文学样式,它冲破了国家种族和语言的边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视野和与之相应的国际影响。作者说在美国教学时,绝大多数美国学生对这一黄金时代所知甚少,为此挑选他所喜欢的大师的作品,编成教材,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细读。“久而久之,有些心得体会。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诗道艰辛,书中那些北岛热爱的诗人,大多一生历经劫难,命运多舛。北岛谈论曼德尔施塔姆时说:“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是要多少受苦的,必然要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如此的性格成就如此的诗歌,如此的性格导致如此的命运,成败皆萧何。作者对诗人与苦难的理解令人唏嘘,其实哪里仅仅是诗人与苦难相依存,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哪一部不是在作者深重的思想矛盾或困顿扭曲的生活中诞生的?纳兰的《饮水词》字字句句都印着妻子卢氏去世后的伤感,而《红楼梦》更是“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不止美国学生对黄金时代的大诗人所知甚少,我们的了解又有多少?作者是在用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国外诗歌大师的理解,用独具慧眼的介绍和评述带领我们走近那段诗歌的黄金时代。读《时间的玫瑰》中的每一章,都感觉是跟着作者在爬一座文学的高山,沿途风光绮丽。
感谢亲爱的王老师,每每读到适合的书都不忘推荐给我。我这样愚钝的人,能领悟多少且不说,但透过《时间的玫瑰》起码能看到山的高峻与伟岸,有一种跳出井口看到无边天地的喜悦与惊奇。
安宁的夜晚,静静品读《时间的玫瑰》,仿佛能嗅到文字河流里千帆过尽后那一抹淡淡的花香。
作者简介: 孙志平,临淄齐都花园小学教师。生性淡然,喜欢与孩子在一起,做安宁纯净的人;繁忙之中喜欢阅读,于喧嚣的世事中寻一片宁静纯美的天空;喜欢写随笔,提倡文为情生,于生活的罅隙里沉静地堆砌,让心灵与文字一起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