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辽阔之海 于 2016-1-13 16:44 编辑
好几日,枯坐着,和自己较劲。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责怪自己这双手太过冰冷。自己笔下那个阳光暖暖的老艺人突然离世,音容笑貌还在,写给他的文字他还没看到……中午,阳光照进来时,正是寒冬里最温暖的片刻,试着,抬起手,与自己和解。
鲁西西曾经说:写作其实是一件很肤浅的工作。小学三年级一上,认识千儿八百字,都能写。莫言,郑渊洁,沈从文,都是很好的例子。和木匠、裁缝没大差别。当医生干够了,也可以写文,名人,演员,商人也都可以。鲁西西还说,手中写作的笔就像清洁大妈手里的大扫帚,也像大叔手里的一把牌,谁接过去都能替上去。写作这件事,最大的优点是能掩饰自己笨。这个观点让人赞同,拿得起放得下就好。
“于是,不再在乎,自己身处城市中央还是边境异乡,不在乎人潮汹涌,还是空旷无垠,都能把一切生活穿成自己的形状!”这个世界,充满利益、竞争,冲突,权衡。只有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如果有可能,就温暖身边的人,成为最独特的自己。拥有一颗学习变美的心。不怎么美,就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爽爽朗朗,自己舒服,也舒服他人。种花,种菜,旅行,阅读,赏析,持家,恬恬淡淡,柔情似水,精金智慧,不忘初心。
最近一直在读纳兰词。极喜欢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关于纳兰的开头。“鄂王妃说道:‘这么夜了,他还没睡?’说罢吩咐侍女开门。门开处,一个少年披着斗蓬,兴冲冲地走进来,说道:‘姑母,我又得了一首新词。’”想来最初的纳兰也是活泼阳光的孩子,最后却定格为: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断肠男子!谁之过?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是性格还是心态?是命运还是机缘?没人说得清楚。一路读着满满情感叠赘的华词,一路感叹。这是他所愿,还是他别无选择?还是文字之累还是心态之殇?假如有选择,假如时光能倒流,相信他宁愿做一个阳光少年,也不愿做这伤痛蚀骨的名词人。他若能选择,也一定没有摆在眼前的饕餮文化大餐。这不是他能选择的唯一结果。
每个生命是短暂的。它只给我们不很多快乐的日子,把快乐同我们爱的人一起分享。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里只充满辛苦和伤痛,生命也会变的无穷的冗长了。明白了这些,就让自己尽量快乐起来吧。把内心柔软的怜惜埋下更深的伏笔,走的更远一些,盛下不老的四季,把所有陌生和冷淡还原为热爱。爱上细细腻腻的花草事物,尘埃飞鸿,爱上盛开和凋零,还有那些走近和离开的人。爱上生命里的每一个细枝末叶,不管结局如何。疼了就哭,甜了就笑,欢喜了,就去欢喜。不问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