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笔记资料里有一个版块叫《网言网语》,是我在网上浏览时顺手记下的东西。有网络段子,有网人网事,更多的是值得发掘和延展的新闻笔记。
顺手记下,偶尔翻翻,往往便有一些触动心灵的东西从指尖喷薄而出,成了我个人的文字。这是多年的写字习惯,也是网络带给我的唯一好处。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网络有意识的屏蔽、疏离。
卫斯理有一部科幻小说,是说人和电脑的发展关系的故事。人在拼命的研究和发展电脑,电脑渐渐地不甘于被人奴役,逐步开始反击,结果电脑成了世界的主宰,人成了电脑的奴隶。
10年前看这部小说,觉得很奇幻不可思议。今天抬头看这个世界,觉得很惶恐和气馁,人已经自动自愿的被电脑和手机奴役。
其实电脑只是躯壳,网络才是灵魂的东西。我们在网上办公、生活、学习、娱乐,须臾离不开网络,似乎网络成了我们生命的全部。反过来说,我们的生命已经被网络大面积的占据。那么长时间灌输给我们的网络文化又是个什么东西?
网络从来就不是净土,网民们唯一能做的好像就是骂娘,大事骂小事骂坏事骂最后连好事都骂,真有“拘者满圉,怨者满朝”的气势。看到六个字:恶则信,善则疑。现在中国的网民确是到了坏事一概抨击,好事莫不怀疑的境地。网络没有正能量,你看到的,永远是严重超标的PM2.5。
也有不骂人的,热烈而温馨的地方。比如QQ聊天,十指飞动,脑袋发热,真诚的虚伪的美丽的煽情的话语瞬时传递,简单而又快捷;比如在群里胡侃,大家插科打诨胡吹乱侃,简单而又惬意。但就在这种简单里,人变得麻木、机械,一上午的时光匆匆过去了,一下午的时间慌慌流逝,关了电脑,茫然而不知所措。
再就是网络游戏。
更多的还有诸如“摇一摇、扫一扫、陌陌歪歪”等等乌七八糟的东西。其实像我已经是不惑的年纪了,即便“摇一摇”,也不会摇到失控;“扫一扫”,也不会扫到迷失。陌陌歪歪一类的玩意儿更是新鲜话题的最前沿阵地。但还是不会涉足,不是落伍,是没有心力,没有那种心情。快餐式的文化交流是文化的落寞,“第一时间”的新闻传播逐渐成了以讹传讹的根源,贫嘴式的聊天逗乐,娱乐的不知是别人还是自己。
当然也不能摒弃。网络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比如朋友间的联络,古时候的驿站快马慢慢变成邮递;慢腾腾的邮局被快递代替;鸿雁传书变成了手机轻轻一点,手机短信的领地又完全被微信占据。
10年前投稿,要在方格纸上工工整整的抄写一遍,那叫誊清。抄完了要花2角银子弄个邮票寄出去,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不管有没有回应。在网络的世界里,写字不用再焚香净手,投稿无需去花钱邮寄,找到网页轻轻一点,庞博杂乱花团锦簇的世界就在眼前。但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片垃圾。
“快的”当然是好的,网络让我们瞬间穿越在任何一个时空,动动手指,就能随意上天入地。有句诗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网络代替了灵犀。但是网络真能代替灵犀吗?这世上太多的东西需要时间长久的累积。
据说酒厂都不再蒸酿了,可是勾兑出来的还会浓洌醇香吗?未经岁月磨砺的“闪婚”,也就意味着“闪离”。一篇文字,没有几易其稿不经反复推敲,缺少了编辑近乎苛刻的甄别遴选,那或许,就是一篇垃圾。其实不怪网络,网络只是懵然无知的工具,错的是人心,是利益驱动下的急功近利。
对待网络,我始终有这样的一种偏执:只愿清醒时的聆听,不能醉酒式的沉迷。心情好的时候,不算忙的时候,在网上漏漏头,在群里冒冒泡(今日有暇到一个朋友群里坐坐,发现我名字前面真的成了冒泡,一笑),更多的还是要面对无休无止的现实。网络,毕竟只是一个工具;生命,永远不能被工具奴役。
有家酒店的橱窗上写着:请您安心吃饭,我们没有wifi。据说生意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