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淄川 顾廷持
想写一点关于王献章老师的文字,但记忆很零碎,象些枝枝叶叶,混乱地残存心中,那些心痛,那些怀念,那些留给后人的事过人非,那些指引我在文学道路上前行的温馨一刻,那些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和狂热,久久地存于心中而不能释怀,几次静夜中想起,有些想动笔的冲动,但几次都因情节掐架、浮想联翩而未能成型。但每次都有些影像,每次都留下些片段,每次都能让我陷入过往的沉思而不能自拔。
认识王献章还是在济南上大学期间。我读的是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恩师贺立华教授的课程是《文学评论》,他经常对一些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进行重点推荐,对当时较有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也是情有独钟,经常将他们的作品在公开课上进行重点评述。有两位作家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位是泰安的赵和琪,另一位便是我的老乡——淄博临淄的王献章。为了便于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丰富内涵,近距离地接触作家生活,启迪创作灵感,贺老师邀请作家们现场作报告,与大学生们面对面地交流。正是一次这样的机会,我才认识了我的淄博老乡,以后指引我走上文学道路的王献章老师。
那天我充满了期待,想知道心目中的作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王献章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我就被他深深地震撼了:单薄的身材,消瘦的脸上刻满了沧桑,标志性的洗的有些发白的浅蓝色棉大衣有些象今天的大衣哥,不是那种穿在身上御寒的装束,而是披在身上的那种随性。《跨过龙山桥》,是王献章发表在《当代小说》上的中篇小说,那一次他就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以及创业的艰辛与我们进行了现场交流,他那机智诙谐的乡土语言,标本式的齐风方言,仿佛就是勤奋、质朴而又充满灵性的邻家大哥。也正是因了这样一次交流,我被他深深地吸引,并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我对《跨过龙山桥》的文学评论,我的名字第一次在《当代小说》杂志上变成铅字也正是因了这样的机缘。
真正的收获还是来自于课下的交流,当得知我们是淄博老乡的时候,王献章惊喜万分,他说他现在正在山东大学文学创作函授班上学习,班上有好多象他这样的文学爱好者,光有生活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写作的技巧,更要拓宽自己的创作视野。他还说,他现在住在济南泺口,离我们学校很近,并约我有时间到他家中做客。我以为那是他顺口一说的客套话,也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一个周日亲自到学校来叫我让我去他家吃饭。那天他骑着一辆金鹿自行车,带着我到金牛公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