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丁素 于 2015-9-7 20:32 编辑
回忆我的杨老师 张店 丁素 “报告!”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忙碌,抬起头,我的小科代表搬着日记本进来了。第一本就是她的,我翻开日记,一个醒目的题目出现在眼前:我的愿望——做一名语文老师那样的老师。我不由得笑了,再抬头看时,女孩轻快的身影已经飞出了门外,关门前,留给我一张甜甜的笑脸。 正当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一张熟悉的脸在我脑海中升腾起来,渐渐变得清晰了。那个中等个子,穿着一件蓝色中山装,有着瘦长面庞的中年人,又在瞪大了眼睛,夸张的拧起鼻子,向我训到:“小小你这个熊闺女,看看,又粗心写错字了!” 我猛一激灵,清醒了,我居然想起了自己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杨会星老师。 小小是我的乳名。巧了,杨老师是我爸爸的小学同学,他女儿小我两岁,乳名也叫小小。不知道是因为这两层关系,还是因为二年级的老师当着我的面向他夸我: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一年级还是全校唯一一个语文数学都拿100分的孩子。三年级杨老师一接过我们班,我就成了他最宠爱的学生,不但当科代表,还担任了班干部。他从来不喊我的学名,张嘴就叫:“小小,发下作业去!”“小小,给我端杯水。”“小小,这次作文写得不错,描写挺生动的!”……我就颠颠地跑着很自豪地去完成任务,或者很得意地挺直了身子,在众人羡慕的目光里享受他的表扬。 我出生在山东半岛一个很普通的村子里,自小爸爸在遥远的城市上班,很少回来。偶尔见他一面,我也很少跟他说话,因为心里头莫名其妙地怕他。童年的印象里,成年男人中,跟我接触更多,给我更多疼爱感受的,是杨老师。杨老师跟我同村,就住在学校旁边,我从来不怕他,放了学,常去他家玩,跟他女儿在土炕上蹦来蹦去,或者躲到橱子里捉迷藏,把他家搞得一团糟,他也不训我。 杨老师是个民办教师,除了给我们上课,还要种地,如果不是出现在学校里,单从面孔和穿戴上,一准觉得他就是个农民。班里的孩子,都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大家不是亲戚就是乡邻,但杨老师从不因为这个纵容我们。那时候条件差,人们很少有闲钱给孩子们买水果吃。学校跟村里的果园隔着一条河,每到果子成熟的时候,嘴馋的孩子就悄悄过河偷果子吃。四年级的一天,我们班的几个男孩放了学去偷果子被抓住了,第二天果园的主人告到了学校。杨老师气坏了,整整训了他们一节课。他的眼睛红红的,在讲台上急促地来回走,边走边数落站在讲台前的“偷儿”,越说越激动,最后,终于忍不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他们。 那时候,小孩子犯错误,老师常常用打手或者打屁股的方式惩罚我们,大家都觉得很正常,父母见到老师的时候,最常叮嘱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话打就行。”孩子们在学校犯错误挨了打,回到家,父母不但不怪罪老师,甚至可能又劈头盖脸教训孩子一顿。我小时候很粗心,作业经常出错,数学老师设了个规定:错一道题,打一下手。奇怪的是,越是怕打,错误出得越多,有一段时间,我的手几乎每天都被数学老师打。我三年级以前数学成绩一向不错,四年级的时候,常常不及格。杨老师却很少打我们,他顶多瞪大了眼睛,拧起鼻子喝一声:“安静,老老实实看书!”我们就赶紧拿起书,装模作样的大声朗读。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打班里的孩子,也是唯一的一次。也许是他的样子把大家吓坏了,也许是孩子们真的受到了教育,从那以后,我们班的男孩子,再也没去偷过果子。 别看杨老师没去师范进修过,可他却为我开启了写作的大门,也为我种下了一个成为一名教师的梦。那时候,我的作文常被表扬,每次考试,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我的成绩莫名其妙降了很多。试卷发下来,才知道作文扣了很多分,一向因作文自豪的我,情绪顿时低落了下去。杨老师讲评试卷的时候,我红着脸坐在那里,低着头,脑子乱哄哄的,一点都听不进去,只等着他点名批评了。老师终于讲到作文了,我紧张得气都要透不过来了,头恨不得钻到桌子下面去。这时,意外发生了,他点了我的名字,可是不是批评,而是表扬!模糊地记得,那次的作文要求跟小动物有关,大部分同学写了自己家的狗或者猫。只有我,写了一篇童话,童话的主人公是一只蝴蝶。批卷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没相中我的作文,就打了低分,杨老师却很欣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我想象力丰富,描写又生动,接着,他居然让我站起来,给同学们读这篇作文!那篇作文的内容,我早已没有了印象,可是当时在全班同学面前高声朗读时自豪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杨老师,谢谢您,用慈父般的爱呵护了一颗幼小而脆弱的心,是您的鼓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美丽的梦:我要当一名杨老师那样的老师! 从那以后,我对写作的喜爱,一天比一天强烈。五年级起,杨老师不教我了,他给我打下的好基础,却让我一直保持着班里语文成绩的前列。中学时我参加了几次作文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后来,我随母亲搬到了父亲工作的城市,再后来,我如愿考上了师范,毕业后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成了杨老师的同行。
转眼间,我站上讲台18年了。算下来,已经将近30年没有见到杨老师了。前几年一个小学同学告诉我,杨老师后来转正了,如今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得知这些,我心里十分欣慰。多年没有回老家看看了,杨老师,不知道您老身体可好?不知道您可否记得那个叫小小的女孩?不知道您是否知道,她是因为您的影响才当了语文老师?
丁素,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现代诗歌学会会员,淄博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摄影、唱歌、旅行等。作品曾发表于《淄博晚报》《财经新报》《鲁中晨报》《东方散文》《章丘作家》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