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044|回复: 6

因园,因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 08: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唐天子 于 2015-6-2 08:28 编辑

因园,因缘
李福源
    因园,地处博山后乐桥南,比邻范公祠,是赵执信的祖父赵双美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 1685 年)始建,至今三百余载。
    与因园一桥之隔,且同时修建的怡园,有赵进美《怡园记》传世。据《怡园记》载:该园占地十七亩,园中假山逶迤,亭榭隐约,棠云梨雨,竹影摇曳,景色十分幽雅。筑有岗漪亭,清音阁、凉洞亭,绿滋斋,适我堂、清止阁、醉石轩等。范泉之水蜿蜒北来,更为怡园增添生机。园中景色俏丽,皆有可观,而清音阁尤为是圆结构之佳者。清音阁高檐冀展,回栏曲榭,铺石导水,环阁而流。南临方池名曰“鸢飞鱼跃”,锦鳞嬉戏其间。水自石龙口中泻于池中,莲盆承之喷珠溅雪。若在清音阁下“雪洞”中仰观飞瀑直下,似置身水帘洞之中。
    因园起初规模若何,手头无详细资料可查,赵执信在《先府君行略》里载:先王父旧辟园林于秋谷之北,范泉之南。疏池构亭,擅一方之胜。府君增其台榭,殖其花木,名之曰“因园”。既然能做到“擅一方之胜”,想来因园之景亦不逊色怡园。
    因园建成之后,“(先府君)自春徂秋,无日不往。往则具壶殇,命丝竹,坐客则周亲老友,侍以弟侄儿孙,听歌对弈,流连共醉,岁以为常。……游人至者,无问文俗,或识与不识,分泉占树,听其自适,有鸥鸟忘机之意。故数百里内,靡不爱慕。(《先府君行略》)”因园成了赵氏休闲娱乐之所,亦为赵家接贤纳客之地。
    王士禛有《赵氏因园四时歌》专门摹画因园四季之景,其中刻画秋天之景时写到: “琴筑声多杂珮环,石门秋瀑落潺湲,行行西竺无忧树,处处南宗着色山。”
    “西竺”指天竺。宋苏轼《书黁公诗后》诗:“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明杜濬《弘济寺寻蒲庵》诗:“长恨南朝沉铁锁,何如西竺引金绳。”无忧树是佛教圣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即降生于此种树下。无忧树即自尊而出世的象征。《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说:“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
    明代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记:“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南宗画派风格飘洒,重渲染,画得比较精简。
    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不仅表现了因园景物的格调高雅,更是反映了因园景色之秀美如画,端的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一花一草尽显主人的气度与涵养。
    雍正三年(1725年),六十三岁的赵执信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返回故里,看到的是“屋宇倾颓,田园荒废,居室之中,人事纷扰,非老病所宜。”于是他于次年夏天“葺因园而处,将终身焉。茅屋三间,先成于巨石之上,故径也限以短垣,不复通人。庭皆石矣,而室隐焉。名之曰‘磺庵’。《磺庵集自序》”。
    因园自赵执信翻修之后,又重新焕发生机,据《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山水皆有自然趣,名花夹修竹,佳果藏清阴。地富锦鳞,林多鸣鸟。向有听泉榭,今改为楼舫,名曰虚舵堂,曰深约轩,曰绿净台,曰西笑亭,曰衔月室,曰磺庵,曰缶斋,曰初阁。循松径南行,有台曰览秋俯瞰,秋谷可舒长啸。园中字匾,罗浮陈恭尹八分。”
    这当是因园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除无可比拟的清秀景观之外,还有一批与园林主人“相规以善,相期以古昔”的文人雅士出入期间,举杯酬唱,举手投足间,在大清的文坛上荡起一层层涟漪。
    自退居因园至其去世,是赵执信一生中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其《秋暮吟望》诗颇能描述这段时期的生活: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又有《题因园听泉榭》诗:“池光回映曲槛平,涧水遥穿洞户行。竟日深林乡寒雨,四时空谷送秋声。主宾谈向铿訇息,鱼鸟心从寂历生。忆访仙人园亭馆,水精帘槛坐分明。”听泉榭位于赵执信纪念馆园林部分之巅,是赵执信经常驻足的地方。遥想当年,诗人与兄弟朋友一道,在此看春光烂漫,看秋水长天,把盏言欢,谈诗论道,定是惬意十分。
    赵执信去世后,该园转手钱氏。历传六世后,“亭堂台榭,毁坏甚巨”。民国初年更建范公祠时,在因园沿河故道上筑西屋五间。新中国成立后,因园仅存览秋台、磺庵,别的已颓圯无存。
    上世纪九十年代,博山区斥巨资重修因园,根据史料记载和现代遗址,新建的因园复修了磺庵、览秋台,重建听泉榭、衔月亭、深约堂、长廊、摩崖石刻等,昔日名园终于重放光彩。
    三百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之间,但对于经历过因园盛衰兴废的历代人们来说,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情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因园,就像是博山的一个文化音符,常常会撩拨起人们心中那根最柔软的弦,弹奏出一曲曲思乡的乐章。


发表于 2015-6-2 09: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后很想一探因园,寻味历史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10: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欢迎,这里景色不错的。来的时候打个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 1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下闲来,约玩月老师一道,觅因园寻赵大儒,拜访学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 1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在博山,长在博山,却不知因园所踪,惭愧!今拜读老师文章,令人神往,真得去感受一下文中的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 1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数次从因园前走过,也曾读过几篇写因园的文章,却从来不曾进过因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欢迎,这里四时俱佳,什么时候来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