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671|回复: 1

【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8 09: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耕居士 于 2015-3-18 09:25 编辑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别有一种风味。
        幼年时,过了元宵节就盼二月二。孩童们聚到一起,数着粒数吃炒豆子,津津有味。并不明白也不研究节日的涵义。
那时,乡村的孩子家务劳动多,每天都要推碾推磨,二月二这天却免除此役。老人说,二月二,龙抬头,推碾推磨会掩着龙头,村庄的人家都不动碾磨。特别是有属龙的人家,绝对不会动磨。否则,属龙的人会有灾祸。蛇是小龙,也如是。还有不铰东西,不去井里打水等讲究、忌讳。

        世代传说天上主管云雨的龙蛰伏了一个冬天,农历的二月初二这天抬头,从此结束冬眠,开始活动。二月初二处于“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叫做“上二日”。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蛇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冲、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龙是古代的氏族图腾,原始崇拜,本是虚无缥缈的神物,怎么会看见它的抬头呢?农耕时代,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品类,“三代之上,人人皆知天文”,星象与民生日用息息相关,周旋轮回的星空就是高悬于苍穹之上的钟表和历书。“二月二,龙抬头”说的是仲春的苍龙星象。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有所谓“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龙星升天是雨季开始的标志,相反,龙星潜地则是雨季结束的标志。《国语·周语》云:“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说的是秋末冬初的物候和晨睹天象。此时,龙星潜藏,黄昏时分已经看不到龙星了,倒是在拂晓时分,可以看到龙星诸宿在东方闪耀着泠泠清辉,但也只是灵光乍现,待到旭日东升,龙星也就在纷纭朝晖的掩映下遁形匿迹了。龙星在黄昏的整体潜藏和在拂晓的崭露头角,标志着连绵秋雨的终结和凛冽寒冬的开始,《国语》所谓“辰角见而雨毕”是也。可见,龙星的升降周期正与雨季的启闭周期相吻合,因此,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星就成了雨水的标志,龙星升天,则雨水滂沱,龙星潜藏,则云收雨歇,龙就这样和雨水难分难解的联系到了一起,俗说流传,在民众的观念中,龙就成了主管雨旱丰歉之神,而璀璨的龙星列宿,也就摇身一变,成了腾云驾雾的飞天巨龙。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自然宇宙不断嬗变,人类对天象的观察越来越淡漠,不知什么时代开始,人们只记住和流传下来谚语,而不再去观察,其实是人类不需要再去观察它了,却又衍化出许多美好的祈盼祷祀和另类活动。二月二成了春天的一个节日,南方已是草色遥看了吧!农事在即,春光初浴,春社、上巳、寒食、清明,这些明媚的节日将接踵而来。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都是农耕时代的喜庆日。
唐代即有此俗,文人多有诗作。李商隐有无题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此时,诗人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中为使府书记,驻地梓州,为幕期间,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李商隐抛下儿女,一人在外,格外感伤与孤寂。时逢踏青,格外伤感,因有此诗。
          宋代,泸溪老人王庭珪有一首《二月二日出郊》,“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诗人二月二日郊游,山水之态,田园之美令人忘情感叹。感谢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幅二月二山水田园图,钢筋水泥的现代不会有这样的诗了!


        幼时的二月二还是独具魅力的。“二月二,炒蝎豆儿”。这是我的家乡的习俗。二月二这天,人们炒蝎豆儿,与平时的炒豆子不同,先把豆子泡水膨胀,加盐,然后用白馇土来炒制,炒出的豆子又脆又酥,特别好吃。这天,孩童们和石碾石磨共悠闲自在。可以歆享小伙伴的蝎豆子,虽然只有寥寥几粒。那个时代粮食匮乏,二月二吃上炒蝎豆儿几乎是奢想,每人能得一小把,已是喜出望外,仿佛得到了太上老君八卦炉炼制的仙丹。


          二月二的习俗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媳妇回娘家,有的踏青,有的醵饮。古代的农耕文明灿烂而人性,古人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我们当代人该好好薪传。


发表于 2015-3-19 06: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尽。多揉进自己的东西。2300多字,自己的就是个零头,喧宾夺主。不要介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