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街北平 于 2021-1-18 11:51 编辑
舌尖记忆——猪油渣(首发)
张店 大街北平
前年的那个春节前,在莱芜电视台工作的外甥刘洋给我送来了一大块猪肉,说是农村的亲戚喂养宰杀的,是没有喂养过任何含添加剂饲料的生态有机黑猪肉,即口感好又食用放心。肉的确是现今少见的好肉,从它那二指多厚的肥肉膘上,可知这猪是绝对没有喂养瘦肉精等添加剂一类的东西的,吃起来自是放心许多。只是这肉过于肥硕,将其瘦肉剔下留存后,余下那厚厚的肥肉膘和板油,如何处理,倒觉为难。食之,太过肥腻无人爱啖;弃之可惜亦是浪费之为于心不忍。妻子建议熬练成油,说是网上有介绍,猪油与一般的植物油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亦有较高的营养成份,能提供较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解毒功效等,特别适宜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少年儿童食用。于是将这些肥肉和板油熬练成了猪油,待与植物油混而食之。那熬练油后的油渣,终是因没人愿吃,最终在一声惋惜中扔掉。
猪油渣——这曾经的美味,最终是被扔掉了,而留印舌尖上的记忆却油然而生。
在我们小的时候,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家里的生活也很拮据和困难。那时,肉鱼蛋油等这些副食品都是限量凭票供应的,数量有限,难能满足日常生活之需。记得当时一个月全家只能发给二三斤肉票,由于植物食用油根本不够吃用,所以每次去买肉,总是希望买肥一些的猪肉,用于炼成猪油来添补食用油的不足。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肉鱼蛋油盐等副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等都是由国营的商店经营。离我们家较近的是六马路副食品商店,负责卖肉的是一个脸黑亮油光有麻子的冯姓老师傅,一把割肉刀握在手中,很是风光。为了能买上称心的肉,大家都极力的讨好他,一口一个“冯师傅”“冯大叔”的称谓着。我每次去买肉时都是满面堆笑的且谦恭的先叫一声:冯爷爷好,割得肥一点。如果恰巧他的心情正好着,利刃一甩,一块肥肥的肉膘便麻利的割下,我大喊一声:谢谢冯爷爷。便高兴的回家“邀功请赏”去了。
母亲将肥肉切成小块,放入锅中不断的翻炒,厨房里轻烟袅袅开始弥漫着浓郁的酥香,肥肉块慢慢的融化成液油态,金黄色的油渣翻滚着、吟唱着----。不一会猪油熬练好了,将猪油慢慢的倒入大碗中,余下了金黄色、香喷喷的油渣。由于平时难得吃上几次肉,油渣便成了好东西。母亲会在第一时间将油渣收好,否则一会儿就会让我们这几个馋嘴猫抢吃光。这些油渣,在母亲手里可以变成许多美味。如:在猪油渣上撒上细盐、辣椒粉,就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肴,吃起来又香又脆,满口带油,非常解馋。再就是用来炖菜、熬菜,特别是用水萝卜条、粉条、虾皮和猪油渣炖的菜,我们最爱吃。而最好吃的莫过于用猪油渣包的水饺和蒸的大包子了,真是吃一口香掉牙。只是那肉票每月的发放量寥寥可数,猪油渣也不是日常吃得到的。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注意,大家吃肉大都是以精瘦肉为主。买肥肉熬练猪油和食用猪油的人已经很少,猪油渣更是鲜有人问津几乎没有人食用了。但它对我们这代人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难能忘却的印记。
“丰满已极的肥猪肉快乐的在锅里发出了‘吱吱吱’的吟唱声,金光闪烁的液体将原本局促简陋的厨房照出了一种辉煌又虚假的瑰丽。猪油渣----踌躇满志的在那一锅绚丽的油里荡来荡去。猪油渣是人间罕见的美味。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像喷泉一样,猛的激射而出,芬芳四溢。那种极致的酥香,使脑细胞大大的受到了震荡,惊叹之余,魂魄悠悠出窍。”这是新加坡女作家尤金在散文《猪魂》中对猪油渣的一段描写,让我们细细品味,相信这段文字一定会勾起许多人对曾经的人间美味——猪油渣的深情回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