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815|回复: 6

思念带我回家(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12: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20-1-22 13:01 编辑

思念带我回家(原创首发)

张店  深山樵夫

来张店生活已经二十五年了。身在张店,但是却总有一种客居的感觉;兄弟姊妹们虽然经常的走动,但是总是感到见面的次数还是那样的少,所以遇到一个老乡,听到那亲切朴实的乡音,感觉像是冬天里的炭火一样的温暖,心情像夏天里吃冰激凌一样的爽快。有时回家,见到那些老乡们,总是有道不完的知心话,说不尽的家常,一声问候,一声关切,一声祝福,总是那样的发自肺腑,总是那样的久久难忘。每次回家特别是春节回家,总是感到那些老乡们紧握着的手,还没有松开,那一双双看着你的眼神,总是浮现在你的眼前。这是一辈辈承接的乡情,这是一户户互助凝结的亲情,这是从小培育至今的友情。感叹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大山中走出来的人,带着大山的气魄,带着豪爽的性格,带着不屈的个性,带着浓浓的亲情,续写着自己的人生,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特别喜欢郑均的《回到拉萨》:回到了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每当我听着这首歌时,心就会回到那家乡,回到那魂荧梦绕,无比留恋的故乡,当我们出门在外的儿女,蘸着自己的心血,流着自己的汗水,顽强的打拼时,我们深知,博山是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儿女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身后有家乡关注的目光、亲情的叮咛、遥远的祝福、无声的鼓舞、盼归的乡音、热心的帮助……

每当春节到来,我都会望着远方,思念家乡,月是故乡明。金黄的圆月,传递着温暖,传递着乡音,传递着祝福。每一个家乡的儿女不论走到哪里,这轮月光都会照耀着瞩望着,给你温暖,传递坚强做人的力量……

家乡的山和水,已经将浓浓地亲情深深的印在每个家乡人的生命里,融入到血液中。在困难的年代长大,在艰难的岁月中成长起来,我们踏遍故乡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山,每一片树叶,每一棵小草,每一条小路,每一块梯田,都记载着父辈们的艰辛,记载着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记载着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记载着贫贱不移、富贵无相忘的誓言……


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其实,过去的那段苦难的岁月是无法忘记的。因为这样地岁月,曾使你劳其心智、饿其体腹、空乏其志、断其恶念,真心做人。家乡有一个当时在全国都著名的一个煤矿,有上百年的开采史,是当时全国煤炭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这里成为家乡的最早的人才学校,走出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人才。

前些日子看电视,说全国每百万吨煤炭的产出是以死亡三个人为代价的,我听后很悲哀,因为我知道每一个矿工的生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家老小的生计。还看到,国家现在明令各地煤矿每日生产必须有矿长带班。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不新鲜的,因为就是这座家乡的著名煤矿,从建国开始,一直到这个煤矿迁移到兖州,始终都是每日里有矿长带班。每月的生产指标要是落后,矿上要组织全部管理人员下井去掘进,去采煤,创高产期间,伙食要改善,要直接送到井下。我哥哥曾经是这个矿的掘进工人,那时候甚至春节期间也要创高产上班,也没有现在的加班多薪报酬,有时我们几个妹妹弟弟的会去矿上等他下班……

记忆是深刻的。那运煤车用粗壮的钢丝绳连接着,一辆接一辆的,顺着那小钢轨排上排下的,很有次序和节奏;那高高的井塔顶端的滑轮在快速的转动着,那些运煤车和下井的矿工们,很有次序的进入井下,乌黑油亮的原煤,一车车的运载出来。下班时,我的哥哥和那些矿工们很有次序的从井下上来,从那罐笼里鱼贯而出,蓝帆布工作服上沾满着煤泥,每个人的头上都戴着一个安全帽,是塑料或柳条做成的,上面都有一个明亮的矿灯,那亮光比手电筒亮多了,宽宽的牛皮腰带上别着一个小小的蓄电瓶。哥哥他们上来后,要先去配电室交上蓄电瓶,然后领取自己的工卡,再去洗澡堂冲洗身上的煤屑,半个小时以后,一个个壮健英武的矿工汉子就出来了,其中就有哥哥。那个时候,到处可见醒目的安全标语,写着:大干一百天,创高产,保安全。感觉那个时候下井特安全,偶尔有一次事故,是要惊动方方面面的,村的老乡们会不约而同的守候在矿井边,但是即使是伤亡者家属也不会闹事,因为矿上很公正,会把一切处理的很好的,并且整个一个煤矿要层层开会再次强调安全,还要找出安全隐患。很重亲情的家乡人,都会掬悲痛的泪水,全村皆哀……

记得,那年春节前,有一次有一个矿工受伤,急需输血,全庄人和矿工们一道,自告奋勇献血,我哥哥刚巧血型吻合,抽了一次还不够,那大夫迟疑了,但我哥哥坚强的又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当时抽血大夫的手都有些颤抖了,为此大哥种下了偏头疼的病,很久才针灸治好的,但是大哥提起这件事总是乐呵呵的,像没有事一样。

就是这煤矿,明亮的灯光夜间在村里能很清楚的看到,那些夜班下工的矿工们,头上的矿灯,如星星般,映亮了漆黑的夜空,映照着家家户户的亲情,就是在这些灯的照射下,成长起来一批批正直、上进的家乡人,那明亮的灯光至今还在我的心头闪烁着,映照着我的人生之路。



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20-1-22 12:39 编辑

(接续)

家乡那儿,山连着山,整个地方四面全是山,所以取名为八陡。那座最大的山,叫黑山,这是一座海拔三、四百米的无影山,整个山体黑乎乎的,有些地方都不长树。可是就这么一座普通的山,每个家乡人,对它充满着感情,因为家乡的文明与这座山紧密的相连着,就是这座山,使这里的煤炭开采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就是这座山,曾使德国鬼子的铁蹄践踏到这里,在这里修建了铁路和沿途的水泥桥,其中那座著名的北寺大桥,是一座高约30米,长约100多米的三孔水泥拱桥,现在还使用着,可见当时侵略者建筑技术已经很高水平了;就是这座山,使日本鬼子继承了德国鬼子的衣钵,又占领了山东,占领了这里,在这里疯狂的攫取中国的煤炭资源,并且在上面修建了炮楼,成为了日本鬼子侵华的罪恶见证;就是这座山,养育了这里的人。只要看到这座山,每个家乡人,都会心生感慨,感叹时光流转,感叹今天的民富国强。现在这座山下的煤炭已经挖空了,整个山体下陷了很多,老乡们在上面恢复修建了庙宇、恢复了齐长城等景观,成为了旅游胜地,带来了不少的旅游收入。特别是春节前,归乡的游子回家后,可以在节日期间去游览一下,化解自己的心中乡愁。

家乡的老一辈人,几乎全是煤矿工人,可以说煤矿创造了这里的文明。博山是个老工业城市,如果当初没有煤?会怎样呢?我没有研究过,但是想来会有一定的渊源的。博山作为最早较为富足的地方,煤炭的开采与那些饮食文化又有多少渊源呢?我想也会很密切,如果没有煤炭,就不会有冶炼、陶瓷、琉璃、建材等行业的兴起。

小时候在家的那段时间是快乐的,现在想来还十分的留恋。老家的院子很大,院子中种着一棵海棠果子树、一棵苹果树,还有两棵石榴树,一个葡萄架子。春天果树开花了,那树上密密麻麻的粉色的花,非常的灿烂,花儿的芬芳,扑鼻的香,香味顺风会飘到大街上;谷雨和立夏之间,我们会在院子中种上一些向日葵,看着那些苗儿快速的生长着,心情非常的快乐;到了夏天,石榴树开花了,柳叶状的叶丛中,生出了一些状如小葫芦的花蓇朵,这些花朵慢慢地开着,花瓣很多,花期很长,花瓣凋落后,地上红红的一片,非常的吉祥,院子是要天天打扫的,但是我们破例把这些花瓣留上几天,现在回忆起来,真有点落英缤纷景象;葡萄架上的藤蔓又开始了一年的生长期,这棵很粗的葡萄是姐姐从周村买回来的,每年的夏天,浓浓地绿色走进了这个院落,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机,邻居们每天饭后都会带着一个小棕榈叶蒲扇,三三俩俩的来到我家,围坐在在树下的小桌子旁,听着收音机,然后在讲着一些家常,大约晚上九点以后,邻居们就陆续回家睡觉去了,然后整个的院子也很安静的在漆黑的夜晚进入了梦乡,只有那蛐蛐还在不知疲倦的轻声吟唱着。到了秋天,院子里充满着醉人的果香,那些小小的海棠果子已经由青变红了,味道开始变甜了,苹果子树上的红香蕉苹果,个个脸上带着红红的笑脸,还有那些向日葵,长的高大挺拔,叶片肥硕,那镶着金边的脸盘,开始沉甸甸的,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在某一天,母亲跟我们一起采摘,把采摘的果子、石榴、葡萄、向日葵,分成十几份,然后分头送到周围的邻居家里,年年如此。

想起这些心中很是怀恋,那些老乡们你们现在过的好吗?又有近一年没有回家看望你们了,春节到了,更想念你们了。在乡情、亲情中长大的我,始终把你们惦记在心上,曾记得有一条果树的枝头在风中刮了一个邻居的脸一下,母亲马上把这枝头剪断,还有那棵海棠果子树有一枝头弯弯的,邻居的小孩子常常在上面打秋千,为了安全,也把它锯掉了,在我们的心中,始终认为没有比邻里亲情更宝贵的了。

记得在十几岁时,我的一个山里的小哥哥,在我们这里开山打石头,经常来我家玩。小哥哥那时候大约20来岁,家是池上的,在他的多次怂恿下,在春节前的寒假,母亲破例让我出远门,来到了鲁山脚下的西池大队守良叔叔家。因为早就约定好了,守良叔叔已经老远的站在村口等我们了。我跟小哥哥是乘公共汽车去的,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叔叔家里,叔叔已经做好了饭菜,周围的邻居也赶来凑热闹。在吃饭间,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乡们,对我们家里都很了解,问长问短的,跟他们聊天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为抗战期间我们家曾经在这里住过多年,所以这里的上五十多岁的老人,都记得我们家里的人。

叔叔是个很勤劳的人,婶子早早去世了,他没有再找,一心一意的养育三个儿子二个姑娘,那个时候,他已经给三个每个人盖了一个院落的房子,有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一个姑娘已经出嫁。他平日里种地、种烟叶、种韭菜,他种的烟叶都是优级,那些返季节的韭菜在当时是能卖个好价钱的。他一般每月来我们这里赶一次集,在当天晚上来到我家住下,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去集上卖韭菜,卖完后再回家。因为是战争期间结成的亲情,我们始终把他当成亲叔叔对待,对他非常的尊重,大约在72年,他用木推车把我们家在池上曾用过的老家具送过来,使我们非常的感动,因为这些家具已经在那里已经近三十年了,叔叔还这样的惦记着,足见做人的诚信和深情。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去池上,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登鲁山。好多年过去了,叔叔已经去世多年了,就是回家去也再也见不到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续)

母亲,鼠年的春节就要到了,而您在天堂已久,已经忘了回家的路。今夜我点亮那盏心灯,在泪光闪闪中思念着您,思念着远方的故乡。您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了博山,把自己的一生做人的良善,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社会。

您在油灯下作针线,给我们兄弟姐妹们做鞋做衣服,您在我们幼年时,给我们讲做人的故事,教会我们怎样的做人;您在灯下多少次的凝望着远方,期盼我们快快长大成人,如今我们一个个的长大了,可是您却过早的离开了我们,留下的是亲情的思念……

记得在家乡,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这个广场大约有一个小足球场那么大,在广场的南端,有一个戏台,这就是村里人逢年过节唱大戏或者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场,小时候在这里既看到过淄博市京剧团的演出,也看到过本村业余京剧爱好者的演出,如《苏三起解》、《铡美案》、《四四五花洞》、《打龙袍》、《空城计》等,也在这里看过《小兵张嘎》、《包围察里津》、《列宁在1918》、《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难忘的战斗》、《枫树湾》等电影片,那个时候早早的去占地方,把家的凳子、杌札等放在那里,待天黑了与家里人一起来看,周围的人全是自己的左邻右舍,不时打着招呼,简单的说着一些家常,很怀念那个时候。

广场周围原先有一些柳树,种在河边,夏天微风吹过,低垂的柳枝随风摆动,给人一种很清凉的感觉。我最喜欢春天,那些柳树的枝头刚刚冒出新芽,我们几个小伙伴爬上树去,采下一些柳条,然后把枝条顺茬拧出空心来,再在青皮上打去一层薄皮,一个柳皮哨就做成了,那是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记载着那个年代与那些小伙伴梁子、永子、刚子等的友情和亲情;最值得回忆的,是我们用竹竿绑上面筋,在柳树上粘知了,那些面筋牢牢的粘着知了的翅膀,那些知了“吱吱”的惊叫着,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回家用盐一腌,再用油一煎,那就是美味呀。

就在这个广场上,每月的逢五排十在这里有本地的大集,一大早那些买的卖的人们,已经聚集在广场上,我常常跟着母亲去集上卖菜割肉,穿行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好不快活,那些经过讨价还价买来的新鲜菜要吃几天的,赶集成了这里的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至今还记着那些卖菜的、卖肉的小贩们的吆喝声,成为了一种亲情的回忆,每当想起这些往事,都会溅起几朵思绪和怀念的浪花,那里是我的快乐老家。

当祖国母亲从战争中坚强的挺直了自己的腰板,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在解放初年是不会埋怨母亲的贫穷的。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战争中浴火中重生的这个家庭,虽然还是那样的贫穷,但是每个人还是那样的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家乡。62年父亲一场大病,使我们这个家庭如遭受了一场严霜,正要考大学的大哥,只好在高中毕业后,到了煤矿去当了井下掘进工。当时大哥并没有丝毫的自卑感,每天下工后,拿着自己的工作服走在大街上,人家问:下班了?他很干脆的说的:下工了。以至于三年以后,大哥已经提拔到了井上工作了,人家还这样的问,大哥还是这样地回答。有时大哥上夜班,下班得晚上11点,母亲早已经把饭准备好了,如果回来了晚了,母亲就一次次的把饭再温热,作为一个继母,表现的是无私的母爱。当年大哥就被评为矿上的十大标兵,他在全矿作事迹报告时,他深情的说:我感谢我的母亲,她虽然不是我的生身母亲,但是比生身母亲待我还亲……母亲上班下班的热汤热饭,使我工作起来浑身是劲……。

就是这样,大哥带着全家的亲情,带着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从井下成长了起来,最后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每当大哥回家,都忘不了看望母亲,一进老家的大门,都会深情地呼喊:娘,我回来了……母亲都会惊喜地从屋子里走出来了,迎接着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续)

苦难中凝成的亲情,是终生难忘的。博山,我们走不出对你的深情记忆。

我曾经在初中时,学过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清贫》,文中有这样的“清贫,洁白的清贫,你是革命者战胜敌人的力量”。这话今天听起来似乎有点大,但是不经历清贫的日子,你是不知道清贫是怎样的深刻内涵的。58年大炼钢铁,致使庄稼无人种,待到60年天灾,粮食欠收,物价飞涨,穷苦到了非常时期。我们家住着一个工厂的食堂,那些食堂的师傅们,看到我们兄弟姐妹们饥一顿饱一顿的,很是心疼,所以就想接济一下,但是被父母亲拒绝了,要求我们每个做子女的不准动公家的一粒米一叶菜。每天我的姐姐出门上学,那些师傅们都会问吃饭了没有?一律回答是吃过了。在那几年里,我们家靠着吃地瓜、橡子面充饥,但是从来没有吃过食堂一口饭,我的姐姐们早上上学是不吃饭的,每天只吃两顿饭,但是贫穷只会增强了上进的力量。

大哥和二哥在上学假期,去给人家运木材,换取点学费;母亲带着两个姐姐去石料场砸石子,挣点菲薄的工钱,家庭是贫寒的,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大姐姐15岁就辍学,在家乡的学校教书,但是一直没有忘记自学,自修了中师文凭。从教30多年,背课本一摞一摞的,每一本字迹工整,每一本都饱蘸心血,从来没有打骂过学生,从博山调到张店教书,本来有改行的机会的,但是她离不开自己的三尺讲台,离不开自己热爱的事业。大姐为了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但是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亲情是无价,亲情是在苦难的年代中凝成的,亲情是正直做人的力量。为亲情付出的辛劳,只能使自己的人生的路更宽,走路的步子更坚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亲情,是苦难中炼成的做人的金子。凝望博山的茫茫大山,故乡你托举着我们上进,我们挺着像你一样坚强的做人脊梁。

故乡有一条五里长的街道,那是用青石板砌成的,那些青石板大多数已经磨的很光滑了,雨天水冲淋以后,光滑滑的,可以照出人的影子,现在想来,岂止是能照出人的影子来,它其实更像是一块块底片,是整个家乡人生活的缩影,因为有多少年多少双脚印的走过,才会使这一张张的胶片如此的精彩,每一块青石,都绽露着自己的筋骨和血脉,似乎有着静静地思考,记载着一个个亲情的故事……

每天我挑着水桶担水要经过这些青石板;每周挑烧土要经过这些青石板;当我们上学的脚步穿过这些青石板时,我不知它们是否还记载着我们的欢快的笑声,故乡的路,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默默的目送着我们早出晚归……

这些石板后来被是水泥路覆盖了,犹如记忆被埋藏在了心的深处……

曾记得多少个雨天,我跟小姐姐,拿着油布雨伞,走过这些石板在村头的路口迎接着下班的父亲,那些蒙蒙细雨中,融汇着多少亲情的记忆……

我用童年打草稿,故乡遍地是诗篇。曾经踏过华山、泰山、庐山等名山大川的我,最爱还是家乡的山……

当那些槐树长满亲情的绿叶时,我知道即将收获的是槐花的芬芳,浓郁的芬芳醉透了整个的山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人那个爽。那些槐树既有扁担的坚韧,又有栋梁的挺直;既有根深的素养,又有清凉的浓荫,怀念每一片绿叶、每一朵山花,每一块山石……它们记载着一个个讲不完的亲情的故事;那清凉的山风,吹拂着山居的快意;那飞鸟的鸣叫,衔来一片片诗意的天空;那潺潺的流水,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歌谣,那残破的齐长城,讲述着战国春秋的故事,还有那高如山的煤堆,那是大山的奉献,当汗水和雨水浇灌出茁壮的庄稼,风中回荡的是丰收的喜悦和欢快的笑声,故乡,我爱你的一草一木,我爱你的山山水水,当我们把亲情播洒在这里时,我们收获的是山里人的豪迈,在这里我们宁可累弯了腰,当我们走出时,身板最挺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续)

这里是自己最挚爱的家园。当你累了时,每一块山岩,都抢先着帮你歇息,重新焕发你的力量;当你烦闷时,每一朵山花,都会为你怒放,都是一张亲情的笑脸;当那清凉的河水,轻轻淌过你的记忆,你方知道相思是多么的悠长……

我沉浸在亲情的回忆中,那些故乡的往事,如雪片般飞扬……

每当读到古代文人的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我就禁不住想到故乡,想到家乡的那些景色,在亲情的记忆里,融汇着这些景色……

随着早上雄鸡报晓的啼叫声,家乡的人们开始起来劳作,不时传来邻居家大门开的“吱扭”声,父亲大约在早上五点半起床,然后去附近的粮店去买早点,吃完早点后便去上班,因为去的太早,父亲便下步走着上班,从家里到父亲的单位大约五公里,父亲每天早上不知疲倦的奔波在上班的路上……

父亲上班走后,我们陆续起床,洗过脸后,吃着父亲买好的油条和豆浆,然后上班、上学去。也就是在七点前,那些南飞的大雁,列着整齐的雁阵,飞临我们村庄的上空,那些灰色的燕子,发出着清脆的“呱呱~呱呱~”的叫声,似乎在说“出发~出发~”,雁子的叫声惊醒了整个沉睡的村落,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们,辛劳的一天又开始了……

每天早上我都会在院子的中央,抬头望着天空,等待着雁阵的飞临,那些雁子的出现和时钟样的准时,有时是“一”字长蛇阵,有时是“人”字形的阵,有时是方队形,每一只雁子之间的距离,都是那样的精确,我在早上检阅着它们,满意的看着它们匀速飞过。不论是万里晴空的天气还是阴霾沉沉的阴雨天,它们都在我的头顶上空飞过,如唱着军人嘹亮的歌声,如军人的出**演兵,如一个纪律严明的战斗群体,至于最惨的就是雨天,我见不到它们,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会像晴天一样的出行?

雁子飞过后的村庄开始活跃起来,靠街的我家,已经听到了路人走路的“咚咚”声和水桶晃动“吱吱”声,还有那些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按响的“滴铃铃”声音,又一个乡居田园式生活的早晨开始了,我也背着那个已经洗的发白的黄军用书包上学去,在走路中那书包上印着的“为人民服务”的五个红色大字,在疾如流星的脚步中醒目的闪烁着……

在夕阳红彤彤的光晕里,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边走边说着笑着回家来了,在这一个个极普通的日子里,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慢慢地长大了,慢慢地成为大小伙子了。只是那些灰色的雁子还是那样的大小,只是发现雁子群也在壮大,那些小雁子已经跟在雁阵的队尾飞行了……
初秋的傍晚已经不再那样的炎热了。其实住在山下的我们,并不感觉到夏天有多么的炎热。傍晚时分,当那些烧锅花开吐露芬芳的时候,母亲正在家中做饭,哥哥姐姐先后回家,最后回来的总是父亲,每个人回家进门先用“出打”(即拂尘)拍打一下自己身上的尘土,然后汲一盆清水抚面,清水抚过汗水渗出的脸庞,一种凉爽的感觉油然而生,至今怀念那个年代……

就在那葡萄朵儿已经垂挂的葡萄架下,那石榴已经开口笑的青枝绿叶旁,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那张小饭桌旁边,吃着母亲做的芹菜炒肉、香菜炒豆腐还有白萝卜干,吃着馒头喝着稀饭,在阵阵的凉风中吃着晚饭。父亲每天要喝一小盅子白酒,花白头发的父亲,此时清瘦的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那些高高的梧桐树静静地看着这个欢乐的院落,记下了这欢乐的时刻……

在杯盘碗筷的响动中,一个黑黑的夜晚就要降临了,在饭间,一家人在说着一些所见所闻,笑声充斥着这个饱经沧桑的院落,回荡在傍晚的夜空中,此时那些辛勤的雁子们,又结对北飞了,还是那样的整齐划一,还是那样的歌声嘹亮,还是那样的不停的变阵,它们飞向那黑山,那里是它们栖息的家,它们在茂密的树林中散落,在山泉小溪潺潺的歌声中,拥枝而眠。那些清清的泉水解去了它们的干渴,那些凉爽的山风洗去了它们的征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20-1-22 13:23 编辑

(接续)
过年回家的故事,是永远也诉不尽、写不完的亲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博山人,我会说:家乡,我永远爱你!期盼家乡尽快富足起来,我想这也是每个博山人的心愿。

那些家乡的山还在,那些清清的溪流还在流淌,那些亲情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为每一个家乡人,不能忘记家乡养育的亲情,不能忘记还并不富裕的家乡,能为家乡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会促进家乡的发展,会使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家园更加美丽……

非常喜欢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这首歌道出了出门在外游子的心愿。每一个在外的博山人,不论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抽出点时间回家看看,看看自己的老宅子老院子老乡们,看看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踏过的桥、喝过的山泉,看看那些坚硬的山岩、顽强生长的树木、散发着朴素芬芳的野草野花、那些层层的梯田、听听那些淳厚朴实的乡音,必将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等有所助益吧!?因为博山老家是用我们每个人的亲情筑成的,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值得留恋和回忆的往事,愿这样真挚无私的亲情激励着我们人生的每一天……

又一个春节快到了,思念,带着我回家。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19: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真是深山樵夫,深藏不露,一露万言也。给你拜个早年,祝春节愉快,万事顺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