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414|回复: 3

父亲与烧柴(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0 22: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晴儿麦田晴朗 于 2019-12-25 15:48 编辑

父亲与烧柴
张店  钟耕发

1930年出生的父亲是老一辈的农民,对烧柴有着特别的感情。烧柴也是那些年代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

首先是生活所迫。家里大大小小九口人,包括一个失明的“爷爷”(父亲的二哥),整劳力就是父母两个人。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年底分粮食,我们家年年“倒找”----就是欠着队里的。所以,父母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那些年,甭说吃饱穿暖不容易,就是做饭用的柴禾都不够烧的!烂木头、树墩头、玉米秸、秫秸、烟秸、麦茬、栅子是主要的柴禾,麦穰、谷糠也有大用(最适合摊煎饼),秋冬季节还常常撵着我们去打栅子头、耪墩草、穿树叶,以补充烧火。

再就是勤俭家风。贫穷的年代,九口人的大家庭,逼出了父母勤俭持家的美德。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小时候一盘大土炕上睡四五个人,衣服是大的倒下来给小的,小的倒下来给更小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点不虚。吃饭则多是地瓜、萝卜、高粱、玉米,或煮了吃,或做成窝窝头,煎饼都是稀罕的,因为掺了小麦或大豆。养鸡养兔是为了卖钱的,食物掉到地上是要拣起来吃的,菜盘粥碗的底子是要用水冲了喝掉的,烂菜叶、地瓜根儿也要留着喂猪的。

从小记得父亲劈柴。父亲年轻力壮时,常常劈柴。这活不光需要力气,还要有技巧。树墩头支好了可以抡镐就劈,木棒或是劈了再劈的木头则要先用一只脚踩牢了。只见父亲把“洋镐”高高抡起,瞅准落点,奋力劈下。好劈的木头应声开裂,难劈的往往只打出一个镐刃,碰上不干的榆木、杨木、柳木等,镐刃陷进去会一时拔不出来。一通忙活后,那些树墩头、烂木棒,渐渐被劈成一小条一小块的,晾晒起来。

那些烧柴。上世纪九十年代,村西头的公路拓宽,一排行道树(杨树)除了,树墩头被挖掘机挖出来翻到了沟坡土堆里。父亲知道后很兴奋,带上家什就去了。站在松软的土坡上,寻着树墩的痕迹,用镢头刨开厚土,扒出一个墩头,再把墩头上的泥土尽力打掉;再刨开另一处厚土,扒出又一个墩头......整整一天,拉回满满一地排车的树墩头。第二天就累病了,输液三四天,花费一百多块钱。那时一百多块钱能买好多东西,肯定不止一车树墩头。父亲心疼看病花钱,母亲心疼父亲,我们则趁机劝父亲别干这样的重活了,得不偿失啊!后来,村东的桑蚕厂更新桑树,父亲早把教训抛在脑后,一趟又一趟地往家里弄桑树栅子,垛起了一个约五米长、两米宽、三米高的柴垛!这个柴垛在那里一垛就是若干年,基本没用着,都快被虫子蛀空了!我们便劝父亲把它卖了。

条件好了仍喜欢柴禾。父亲上了岁数,生活条件好多了,早就有了液化气灶具,可父亲还是喜欢烧柴禾,一来是不太会用液化气灶,也怕危险,二来是节俭惯了,能省则省。再者,无地可种了,闲不住的父亲把劈柴当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活路,镐头、锯子、斧头,一应俱全。粗短的劈了,细长的锯了,或者先锯短再劈碎,晾晒后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再方方正正地码垛起来。于是,小院里到处都是柴禾了,多的时候足有十几垛。烧火时用起来真是方便。

古稀之年还劈柴。68岁那年,父亲查出心脏病----心绞痛,此后常年用药,大夫嘱咐不能干重活,劈柴肯定是不行的。为此我先后给家里买过两三卡车板皮和烧柴。可是父亲闲不住,还是劈。母亲劝阻,父亲嘴上应着,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照干不误,还收拾得让母亲看不出来。慢慢发现端倪的母亲谎称出门,却去了邻居家,不一会儿果然听到家里咔嚓咔嚓地响起来,于是回家逮个正着。后来干脆把大“洋镐”藏了起来。

耄耋不忘捡拾烧柴。80岁以后,完全赋闲的父亲还是爱找活儿干,即便骑着三轮车去坡里遛弯儿,也常常捡拾一些枯树枝什么的,有时甚至满载而归----哪里修剪果树了,哪里更新桑树了,父亲便如获至宝。2015年老家翻盖成了大平房、新院落,86岁的父亲仍然在院里南墙下堆起一大垛烧柴。直到88岁离去时,烧柴还有一半。

父亲永远地离去了,但他那克勤克俭的作风一直陪伴着我们,融进我们的生活里。


发表于 2019-12-21 16: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穷家难当,有这样克勤克俭的老父亲,不愁度不过那艰难的日子,走向美好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庆法 发表于 2019-12-21 16:48
都说穷家难当,有这样克勤克俭的老父亲,不愁度不过那艰难的日子,走向美好的生活。

谢谢宋老师关注留评。你我年龄段的,老一辈大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不堪回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0: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庆法 发表于 2019-12-21 16:48
都说穷家难当,有这样克勤克俭的老父亲,不愁度不过那艰难的日子,走向美好的生活。

是啊,家庭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发展慢慢好起来、小康了,父母却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寸草难报三春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