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冰的小屋
桓台 包泉敏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一个独立的空间,里面装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一件物什,或者一种味道,亦或者,是一种充满了爱意的温暖,一种久别重逢的情怀。
大冰的小屋里,这些东西应该都有。
知道大冰写书,得益于一次“网络文学沙龙”上文友的推荐。当时我并没不知道这个大冰就是当年那个曾经创下省台娱乐节目收视率最高的“阳光快车道”的主持人。
说起“阳光快车道”,估计今年20岁左右的人中,有很多是伴着这档节目长大的。节目主持人就是大冰,还有刘敏(大冰称之为姐姐,有关专门的文章写这位姐姐),每周六播出。我们全家人都特别喜欢这档节目,当然,那时候主要是陪着女儿看。
记不清这档节目一共播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后来为啥取消了,只记得从这档节目的舞台上走出了不少“小明星”,还有节目带给我们全家人的快乐时光,再就是,那个俊郎幽默的大冰。
算起来,大冰也已近不惑之年了。资料显示,大冰,1980年出生,毕业于山东省艺校,学油画的。
那时的大冰也就20多岁吧,在我眼里,就是活脱脱一个阳光大男孩。他的主持风格非常有特点,开朗活泼,幽默风趣,反应机敏,有时候会被小朋友稀奇古怪的回答或种种“不配合”搞得哭笑不得,露出夸张的表情,但很快就会摆平“窘态”,化险为夷,偶尔冒出几句胶东腔来,会令人忍俊不禁。他主持这档节目可谓游刃有余,洒脱自如。
正如他的文章,总有欣喜,自带表情。
我读大冰的第一本书是《阿弥托佛么么哒》,是女儿上高中时买的,去年季春从新疆回来的时候在火车上读的。
《阿弥托佛么么哒》,解了我48个小时的寂寞之旅。
陌生的环境,流动的风景,曲折的故事,足以让复杂的心绪得以沉淀。关键是,这本书非常适合在旅途中阅读,书里的主人公,都是大冰结识的各种旅人。但凡能被大冰写进书中的,必是遭遇过酸甜苦辣的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天两夜,除了睡觉,其他时间我都泡在大冰的故事里,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无言交流。
读大冰的《好吗好的》是在微信读书上。
微信读书是单位一同事推荐的,之前有大学同学推荐过,怕累眼,没太关注,这次同事郑重其事地给我推荐,说可以“听书”。听书?应该不错吧?试试。安装了微信读书APP,果然挺好。从此,我就开始了微信读书之旅,如今闲暇之余“听”书已成常态。
《好吗好的》是我在微信读书“听”的第四本书。
“听”书很不错,但不太适用于文言文或者半文半白的文章。因为不是真人朗读,句逗和个别词语会发音不准,必要时需看看手机确认一下。但大冰的书没有问题,可以酣畅淋漓地听。书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是真人真事,经历不同,在大冰的笔下,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有爱有故事,有情有温度,“读”完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感觉。
文章里到处都有大冰的模样。
无论是措词选择,还是表达方式,都特别真实、自然,仿佛大冰本人站在你跟前,面对面地向你娓娓讲述着他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蹉跎岁月,人生经历,情感起伏,以及发生在“大冰的小屋”里的各种人物和他们的奇闻趣事。虽然这些故事与你无关,但从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找到你喜欢的东西,一(几)个人,一段描述,一种会心,或是一种情怀……总之,那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让人心动。
“听”书如晤面作者,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听完《好吗好的》之后,我又听了《乖,摸摸头》,都非常喜欢。而喜欢之余,我更欣赏的,则是“大冰们”所努力践行的“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理念,可能实践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做为一种生活理念和模式,的确令人心向往之,值得坚守与提倡。特别羡慕和佩服大冰的勇气和魄力,一个八零后,能把日子过得如此潇洒自如,有滋有味,自度度人,不简单。
有机会一定去“大冰的小屋”看看,看看那里的朝九晚五和浪迹天涯究竟是何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