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归去来兮 于 2015-4-30 22:23 编辑
家父名曰侯本珂,1954年农历八月初三日生,张店浮山驿村人氏。少聪颖,喜读书,凡所得之书,辄尽读之,每读毕,书中所述大略即能复述矣。尝告余曰:于庠序间屡试第一,若无文革之变,必将考取功名矣。然蝼蚁之人,命岂人定?文革十年,本家父发奋苦读以变命运之时,孰料其于初二即辍学归农。祖父家道其时贫瘠衰落,又岂能供其读书哉。于此,家父常叹,时也命也。
家父为人忠厚老实,常被人欺而又无力偿还,不善言谈更无蝇狗之心,尽心侍农乃无半点余财。成人之后,祖父辟里院荒林建北屋三间,留西北角之空地一块,终无财力更建屋矣。据风水之说,家中如此布局主此家顶梁祸事,此抑为其日后命衰之故。二十六岁时,家父与母平凡成家,无甚本事,空有一腹才学牢骚,收酒瓶、卖冰糕、下车间、干装卸,凡所能干之活,辄尝试之,然又无负苦之心与强壮之体,每干几月,常多抱怨,亦因率真之性曾遭人捉弄欺骗数次,家道一向不振。余幼时,常慕邻家之富而恨吾家之贫也。
家父性嗜酒,而酒量又小,常于晚间自酌,每每醉矣,醉后尝告余曰当努力念书,余时年幼,顽劣成性,惟应付点头而已。然于晚间临睡及烧火蒸干粮之时,余常缠磨家父为余拉呱,盖有《三国》《水浒》《岳飞传》《瓦岗寨》等,家父拉呱,声情并茂,兼有方言粗语自评自编,实为余幼时一快事。余是以知晓诸多同龄者之未知也。仅《三国》一书,家父为余讲有不下三遍,虽有疏漏差错,然亦为余日后之读书之兴播下一种。悲哉,家父之所为学也!
公元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五日,家父一早外出收酒瓶,晚间未归,次日一早,母亲寻大伯哭诉,大伯急命族中诸人外出寻觅,乃于六日午时由吾之大哥觅得,乃知其已遭车祸,身陷血泊既一夜多矣。遂抱至二院抢命,家父昏迷二十三日,幸未死去。时诸亲人劝慰母亲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今看来,余尚未见家父之福于何处也。此后家父变若他人,再无半点操劳之心,性若顽童,脾气乖戾,口中常骂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邻里乡亲,絮絮叨叨,没个完了。家中诸事,全压母亲柔弱双肩。余时年方十二,常嫌怨之。至今犹记某日吵嘴,父亲竟拿铁钳夹吾,此于其康健之时乃绝无所有也。余恨恨几欲离家,然见母亲垂泪之状,便又作罢。此后数年,家父性情略有改好。而余亦恨其无能之力,亦怜其不幸之命,亦愧余对其不孝。种种情绪,至今犹记。
余谓家父一生,无福挫折之日多于快乐通畅之时,贫困不遇之感多于富贵亨达之意;一生省吃俭用,终日糊涂牢骚;朋友无几,亲人疏离,郁郁惶惶,平庸惨淡。是日值家父六十大寿,余惟祝其健康长寿,安享晚年矣!念此,余心悲恸,泣下沾襟。
是岁八月初三于老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