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685|回复: 3

【村名故事征文】西窗剪烛话岳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5 15: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唐天子 于 2016-10-25 15:58 编辑

西窗剪烛话岳峪
博山   李福源
    岳峪村位于博山区西北部边沿,与淄川、莱芜交界,四面环山,风景秀美。村东炮辜山,其形尖而灵秀,体圆而浑厚,上覆各种树木。山顶有古庙“七神堂”,何年修建已无可考,据光绪年间石碑记载,光绪25年时,已是第四次重修。七神堂香火极盛,方圆几十里信众都会在庙会日集结于此,热闹非凡。
    村西有大顶寨,巉岩峭壁,险峻异常,因其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曾是八路军的聚集地。据本村老人讲,当时战争极为惨烈,战士们弹尽粮绝后,就用山顶的石头还击敌人,最后石头也用光了,战士们宁死不屈,跳崖而死。小时候到山顶玩耍,还可看到山顶石头上雕刻的八路军像,旁边有字,却早已模糊难辨。
    史书记载,岳峪村于明初建村,因村址形如月牙,故取名“月牙峪”,简称“牙峪村”。有古庙“七神堂”建于村东炮辜山顶,庙里曾有一道士名岳圣在此修行,因其有义行,后人以岳姓而改村名 “岳峪村”,延续至今。
    岳峪村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是以外界对其知之甚少。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村却凭着门市部上山下乡的“扁担精神”闻名遐迩。当时的门市部工作人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啥时来买啥时卖,半夜叫门半夜开。”“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时为难。”他们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周边老百姓的赞扬,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1959年,岳峪门市部被推荐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3年6月,《人民日报》以“一个深山里的农业后勤部”为题,报道了门市部的先进事迹;同月,中央电视台又拍摄了专题新闻片,播放长达15分钟。
    今天的岳峪村,常驻人口已不满百人,且大多以老人为主。但是她昔日的风光必将永久镌刻进历史的画卷,时时为后人铭记。

发表于 2016-10-25 16: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市部上山下乡的“扁担精神”闻名遐迩。当时还有一句口号叫:“学岳峪、赶路山”。市内流通领域的旗杆、标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1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岳峪村,常驻人口已不满百人,且大多以老人为主。但是她昔日的风光必将永久镌刻进历史的画卷,时时为后人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19: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岳峪村,有老人守候,游子不会忘记他们的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