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669|回复: 0

哦,那乡下的老父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8 16: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发若水 于 2016-10-19 09:31 编辑

                                                                            哦,那乡下的老父亲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69岁生日了。六十九岁,离七十仅一步之遥。说着说着,父亲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说来惭愧,我这个做儿子的,也算写过不少文章,却不曾专门为父亲写过。其实早就有写的念头,只是迟迟没能写成。有好几次已经开了头,自己不满意,就又搁下了。

       前几天回老家,父亲的腰疼病又犯了,胳膊也有些受凉,活动不方便。听母亲说,是干活之后凉水洗的。父亲身体一向还不错,比母亲身体好。母亲是常年药不离口,父亲则一年到头几乎不沾药的边儿,偶尔有点感冒也很少吃药。父亲的腰椎间盘突出是老毛病,早已钙化,这些年很少犯。多年养成的习惯,父亲一直闲不住。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加上母亲身体不太好,不能外出干了,就在邻居一个叔叔的水泥构件厂管管账目。虽说挂着个会计的名,但私人小厂,没有多少账可记,也养不住闲人,最关键的是父亲一向闲不住,所以基本也就成了全职工人,会计的活儿倒成业余的了。

       从前年春节开始,我和哥哥就建议父亲不要再干了,好好享享清福,反正又不缺吃不缺穿的,多少还有点小积蓄。但父亲还是坚持着,一年又一年。不但坚持干,有时还不要命地干。比如干计件包工,多的时候一天挣到150元。去年夏天,即使35度以上的高温,那玻璃钢瓦遮闭起来的简易工作间里,闷热如蒸笼,他也不肯歇着。仅两年多光景,眼看着背就驼了,腰也半天直不起来,还是固执地要干。要说手头缺钱花吧,每每给他们钱,总说有钱花,城里不比乡下,什么都贵,你们在外面花销大。攒着点钱,也好办正事儿。什么才是“正事儿”,我一直想不太明白:房子有了,位置不错,面积不小;车子也有了,档次也不算低,虽然贷款也多少有点,但每月扣除一些工资还贷,也不至于影响生活;孩子上大学了,教育开销也不是什么问题;找工作是后话,找媳妇更还早。我这个当儿子的这边,在父母那里还有多少需要花钱的“正事儿”,我还真说不清楚。或许,是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困苦,总怕当儿女的也受到难为吧。

       写到这里,忽然就想起了老家的五间大北屋。尽管是土坯的,现在看起来也没有后来别家起的砖瓦房那么高大敞亮,但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父母倾尽所有,最终建成它的时候,不知让多少人羡慕不已。而建房的前前后后,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的。曾经,我们一家整整三个月没有见一滴油珠,炒菜就是放点酱油放点盐。这个,早已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一直是父母对我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的重要“家史”。那时家庭生活困难到何种境地,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家之主,父亲承担了多少生活压力,经受了多少为难,也可想而知。正因如此,他们才总是担心子女捉襟见肘生活得不够宽裕,唯恐子女手头拮据再受到什么难为,或者日子过得寒碜,在众人面前灰头土脸。我终于领会到,这“正事儿”里头,包含了爹娘多少复杂的情感。

       2002年前后,因为在城里买楼面临资金困难,我曾一度动过卖掉乡下老家房子的念头。直到现在,都为曾经有过那样的想法而愧疚和不安。那位宅子,凝聚了父母半生的辛苦劳碌,寄托着晚年的安定幸福。俗语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尤其上了年纪的人,都是贪恋老家的,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尽管理论上我拥有老宅子的处置权,但我没有出过力流过汗;尽管爹娘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现在想想,老家是什么?回老家为什么对我们那么有诱惑力?终于明白,那方土地上,留下了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梦想,有爹娘在,有房子在,有我的根基在。如今,爹娘既可以随时来城里跟我们小住,也可以在老家享受那份自由无拘的生活。当年一手建造的五间大北屋加上偌大一个庭院,成为爹娘晚年的安乐窝。能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安适自由地度过晚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细说起来,这会计的营生,父亲做了一辈子。从生产队那会儿开始,一做就是二十年,熬了几任生产队长,一直到分田到户,生产队解体。当时,上面有个政策,连续担任生产队干部15年以上的,按任职年限领取一次性的退职金作为补偿。数来数去,全村只有几个人有这个资格,父亲便是其中之一。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父亲意外发了“横财”,领到了一笔千元“巨款”。尽管也有不少人眼馋,甚至说闲道淡,但父亲却很坦然,很淡定。而知根知底的人都说,那钱父亲该得。不为别的,就为他给集体管了半辈子的钱和账,丁是丁卯是卯,一清二白,从来没有过什么差错。群众的眼睛是亮的,父亲做了那么多年的会计,家里没有哪样东西是集体的。母亲要为家里的日子操心,有时就忍不住数落父亲,人家谁当了几年保管家里有啥有啥,人家谁干了几年队长家里有啥有啥,你倒好,死心眼儿一个。每逢这时,父亲总是一边听母亲唠叨一边忙他的事,从来不辩解,也不反驳。他心里是否有过不平衡我不知道,但他依然还是那个死心眼儿。

       其实,正是这“死心眼儿”,让父亲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口碑。父亲没有专门学过会计,他所有的会计知识都是在实践中自己摸索来的。父亲在会计这个行当里得到认可,凭的不是对专业知识的精通,靠的就是那份实在,那份清白,还有做事的公道。集体也好,个人也好,谁用着都放心。像家族里兄弟分家之类棘手的事务,常常请他出面主持或参与;庄里乡亲的家里办公事,往往请他去当账房。从生产队会计的任上下来没多久,村里在济南的建筑队账目就出了问题,村里就让父亲去了济南的工地做会计。也是那年,父亲毅然拿出1650元钱,在全村率先买了21吋的大彩电,让我家最早分享到农村改革的红利。从此,父亲和建筑结缘,打了半辈子交道。但大多时间都是老本行,在建筑队做会计,也兼做保管,偶尔还有干技工的时候。掐指一算,前前后后转了不下十几家地方。长则连续几年,短则一年半载,不管在哪里,都没让人说半个不字。

       父亲为人一向低调谦和,不事张扬,在我看来,甚至有点谨小慎微。买大彩电好像是唯一张扬的一回,当时,连工地的队长私下里说起话来,都认为不大合乎父亲做事的风格,当然也佩服父亲的气魄,并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大概因为性格原因,他和什么人都能来上事儿来。遇事不反复斟酌,不会轻易表态。需要拿个主意的时候,总是考虑这个,再考虑那个,唯恐出现闪失,或者让别人说闲话。遇到压力,受了委屈,自己默默地承受,生怕让别人为难。有什么难事,轻易不会开口求人,生怕讨人嫌。即使面对自己的儿女,也是这样。做事从来都是不声不响,默默地做,从来不会吆三喝四,支使别人。不管什么事儿,欠了人情,总要想尽千方百计偿还。“人情大的那王法!”我不止一次听到父亲重复这句话。不管什么违纪违法的事情,哪怕大家都司空见惯了,在他那里也会挡住。他不做,也不准许我们去冒风险。如果我们遇到什么不保险的事情,他会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直到事情尘埃落定,他那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所以,有些事情,我们会刻意瞒着他,免得他知道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得跟着操心劳神。毕竟,年龄大了,操心太多不好。

       父亲有多大酒量,我不知道。不管什么场合,不管以什么身份参加酒宴,父亲都能保持清醒,“全身而退”,从没记得他醉过。要知道,酒桌上各色人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啥样的都会碰上。面对形形色色的劝酒,五花八门的名堂,或豪爽,或婉转,或激烈,或绵软,父亲是怎么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我始终感到奇怪。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次次都能如此,从无例外,这就不是一个简单事了。至少我做不到,很多人甚至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当然,父亲参加酒场并不多。我私下观察和试探,父亲酒量应该不大,二两半的茶杯,顶多也就两杯。满打满算半斤的酒量,就能保持不败战绩,从无失场,的确不易。我曾讨教其中的诀窍,父亲淡淡一笑:“醉酒的都是那些酒量大的。知道不能喝,就别逞那个能!”原来如此。我头脑中一下子蹦出四个字来:我心有主!想必这就是父亲制胜的法宝了。只这一点,就值得我学一辈子。

       不光在酒上很节制,在日常生活方面,父亲也一向俭朴。尤其在吃穿上,从不舍得花钱,更没有什么讲究。给他们钱,总要推让半天;即使要了,也舍不得花在吃穿上,就攒着,缴纳水费电费,应付人情世事。我们回去时买些东西,水果之类有时特意买些新奇点的,农村见不大到的,让他们尝个新鲜。欣慰之余,母亲就会心疼钱,说挣两个钱不容易,不要乱花冤枉钱。父亲就会接着说,家里啥都有,啥都不缺,省着点花钱,碰到个事儿啊什么的。往后花钱的头项多着哩……

       父亲不吸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也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不会钓鱼,不会打球,不会玩牌,不会下棋,更不会搓麻将……如果说有什么爱好的话,那就是看电视。和一般老头老太喜欢看电视剧不同,父亲尤其喜欢时政新闻,对国内外时政很是关心。我回去时,也会即兴聊上两句,对热点问题发表点看法,父亲或赞同,或反对,也讲得头头是道。所有电视频道中,中央4台是他的最爱。父亲看这类节目几乎成癖,有时一个人看到深夜。母亲没有文化,她关注更多的是现实中的柴米油盐,对国家大事什么的向来不感兴趣,说看新闻都看俗了,整天就那一套,反过来复过去就那些东西。母亲过日子,心疼电费,但却无法阻止父亲的这一爱好。有时母亲会说:“整天看这个,不顶吃不顶喝的,看股子啥劲?”父亲就会以他特有的幽默戏谑道:“你懂个啥,就知道吃饱了压压炕头,再就知道拉泡屎松缓松缓来……”多年形成的默契,母亲听到这类带着几分调侃的话,从来也不生气,无奈地笑着回一句,就不再管了。父亲就仍旧看他的国际新闻,关心他的国家大事。

       父亲从来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有空就拾掇拾掇这里,整理整理那里。早就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还是不辍劳作,拼命地挣钱,弓腰驼背也在所不惜。我和妻子都不止一次地劝他,别干起活来就不要命,累出病来,不值当的,毕竟年龄不饶人。空闲之余,父亲和母亲一起在院子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不光自给自足,还能时不时让我们分享到远离化肥农药的有机蔬菜,放心蔬菜。其实,我们也知道,对父亲来说,有点事做着是好事,真要闲下来,还真怕闲出毛病来。依父亲要强的性格,是生怕拖累了儿女们。自己能解决的,就决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凡能帮一把的地方,就绝不袖手旁观。姑家的表哥表弟们,对我父亲感情极深。大年初二,必定要登门看望老舅。每年过生日,也必不可少。大表哥经常对我们兄弟俩念叨:“俺这老舅,好人啊,天底下难找的好人。行事儿真是没的说,哪个孩子的心都操着,生怕哪个孩子日子过不得……”

       父亲一直就没胖过,中年之后,也不曾发福。年近古稀,身体越发地清瘦了。是生活俭朴的缘故,是操心劳神的缘故,还是一直不曾间断劳动的缘故,不得而知。尽管古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我还是希望父亲能稍微胖一点,脸上能更红润一些。或许,这只能等父亲完全闲下来,真正心无二事的时候,才可能实现吧。什么时候,已经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才能真正享享清福呢?

       走过不惑之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的幸福,很大程度维系在儿女那里。作为晚辈,只有努力,才能让他们的未来更幸福。可能,我做不到最好,但我会尽力。我也不会轻易许诺什么,但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桓台 王敏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