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头散落几本书
淄川 谭云梅
床头散落几本书是我多年的习惯,家人嫌我不板正。
朋友送了几本书,这几天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睡前饭后,只要得空就翻看。书名就是《迷人的阅读》。书中十位名师对自己的阅读娓娓道来,如同促膝交流,很多情节是我作为同行有过的经历和感受,但很多情感思想却是我没有能力用文字把高度和深度表达出来,名师们在相同的工作上读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名师书架上的书目有很多我未曾读过或者未曾仔细读过,看看自己床周围随处散乱的报刊书籍,会心一笑,至少感觉自己虽然不是名师,但就读书习惯爱好还是蛮有相同之处的。因此今日休息再敲上几句。
《教师:在读书中生存》是商友敬为这个书写的代序文章。今早读时,说实话对这个作者自己真不熟悉,但见名字加了方框,想必已不在这个世界。对着书本细细读来,作为从教三十多年的自己,深感愧疚,虽然自己这些年读写不辍但是却没有像样的文字拿给大家,或许这就是和名师相比最大的差距之一。
作者引用梁启超先生1922年8月6日在国立东南大学(即今日南京大学)的演讲,题目:《学问之趣味》。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只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读后大受启发,自己是平民不敢像梁先生这样有什么主义,但是非常赞同把学问看做是最高的趣味,因此非常敬佩先生所言。尽管自己的生活趣味是非常普通,甚至有时也曾哭丧着脸,但是大多数时间也能从阅读中寻到一份自己需求的快乐。作者这样说:“梁启超的这番话,至今已逾90年,还是新鲜、活泼、有趣味的,也是我所崇信的”。作者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对于学问之趣味作者从四个方面向我们阐释,并通过阅读加拿大学者阿尔委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强调教师读书之重要,感悟真切,见解独到。说到现在读书他这样讲:“教书的人,要多读书,时刻不停地读书,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常识性的真理。可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材料之外,其他的书基本不读,这是反常的现象。”我在这里想加上一句:个别教师就是教材和教辅材料怕是也没有认真去读,课堂上体现得清清楚楚,个别地方个别人倒是成了正常现象!
在文章最后作者这样告诉我们:“吸引人们的只是知识本身的力量,推动人们的只是求知的趣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这才是区别真假“读书人”的唯一标准”。或许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所以读书以及我们所查看的相关材料甚至参评的论文等,先要打假,因为有真假读书人就必有真假读书事。
有人说阅读是生活在别处的最低成本方式。也有人说对于爱书的人来说,未来的美好,至少有一大部分来自对阅读的期待,因为你不知道在下一秒会遇见一首什么样的诗,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所以要好好活着。名师的阅读值得我们学习,秘密书架也向我们敞开,走进去一定有令人着迷的地方,躺在床上伸手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摸过一本书或者一份报刊,是一种趣味也是一种惬意,因为这些书里既可以游山又可以玩水,何乐不为?
如今床头上又散落这些书,就算是自己最低成本的生活吧!即便生活不是诗不是故事,也要好好活着,因为读书就会有诗有故事,对于阅读是否入迷,那就因人而异各取所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