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宋庆法 于 2016-10-2 10:06 编辑
临淄 / 宋庆法 我的学生时期几乎完全跟“文革”的步伐合拍,学过的课文字符里无不烙着时代的印痕,凭着胸无点墨的雅兴,竟然滥竽充数般撞入了写稿的行列,起初压根儿不知道写新闻稿要遵守五个“W”,闭着眼睛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跑,虽然偶有“中奖”的几率,知识的欠缺才是真正的绊脚石。 开夜车、爬格子是我永铭心间的苦行僧经历,那时只写点新闻稿,从没想过要写诗歌散文之类,因为自己喝的那点墨水确实不敢往大染缸边上凑。 不甘就此罢休的我,硬着头皮进入某大学中文系自修,大学的写作教程方方面面,捧读教材无异于老虎啃天,不得不先从语法修辞入手。到作品分析阶段,杨朔的散文《茶花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之前对于杨朔其人其文从未接触过,一篇《茶花赋》,通过后台老师的点拨,对散文大家高超的写作手法悟得一点皮毛,特别是他那描写童子面茶花的笔触,一步一步带领阅读者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我把这篇范文彻头彻尾地背诵下来还不过瘾,干脆以杨朔的散文为突破口,凡进书店只要是牵扯到杨朔的尽收囊中,从此每天晨读杨朔的散文成了必修课,逐渐知道了写散文还要有意境。 读书目的最终是要应用,只读不练假把式,便学着范文的模式尝试,拿着写出的文章给人看,那些个稍懂文墨的人说:“通篇字行里间,多多少少闪隐着杨朔的影子。” 正是一篇“茶花赋”策动着我至今的码字勇气,几十年过去了,闲暇时我还能一句不漏地背诵,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细咂慢品回味无穷。有人说世间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细想起来,杨朔散文里的每个细节,都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曾有位“颜如玉”问我说,你最喜欢谁的散文,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杨朔的。” 经我这么一鼓动,此人很快成了杨朔的仰慕者,时不时与我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并很得意地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晒,每日晨读杨朔散文带来的意境,成了她“黄金屋”找寻美的最佳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