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玉座珠帘 于 2016-9-23 11:48 编辑
菜绿 稻香 情浓 ——读郑峰老师《一畦韭菜率,十里稻花香》 淄川谭云梅 初秋的天气依然炎热,犹如纳凉征文作者的激情。初秋的田野菜绿稻香,如同郑峰老师手写的文稿情深意浓。 郑峰老师用《一畦韭菜绿,十里稻花香》对联描绘纳凉笔会的意境,并欣然为纳凉笔会题写刊头,真情讲述了《淄博财经新报》的前世今生,足见老师对新报感情之深、用意之浓,以及对文学现场活动的热情和支持。 读着老师的文章,几十年前的一些往事,如同昨天一样浮现在眼前。郑老师曾经在我们家乡工作过,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政府领导,他的学识能力和平易近人的工作热情态度,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很多人提起来还是赞不绝口。 记得当年郑峰老师在我们公社曾分管文化宣传等工作,我们公社文化活动是全区先进单位。那时公社建起了宏伟壮观设施一流能容纳一千多人的电影院,为此,我们公社也获得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单位,公社领导去北京领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在当时也是引起不小轰动的。那时公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设施齐全。公社有文化站、图书室、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并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对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地引领和带动作用。领导们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郑峰老师就是领导和实践者之一,很多文体活动郑峰老师都是亲自组织亲自参加。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集体照片,那是1983年3月,作为教育系统代表,我有幸参加了公社组织为期一周的团训班。记得那次还成立了临时团支部,组织学习有关文件上团课开展文体活动,还去团工作先进村参观学习。团训班开课和结束时,郑峰老师作为主管领导都讲话并和我们合影留念,也许他都不记得这些事和这些人。风雨沧桑几十年,再看照片,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也不再年轻,我至今珍藏着这张照片。后来郑峰老师调到区里工作,主抓文化宣传工作,不久就办起了当时影响很大的《淄川日报》,一个区县能够办起日报确实不容易,那时我在乡镇中心校工作,又非常荣幸被学校选做《淄川日报》通讯员,经常写点学校的新闻稿件,因此,对这个报纸也是深有感情。 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当年的那份报纸有的还保留着。巧合的是我们整天交流活动和喜欢的《淄博财经新报》,居然就是当年的《淄川日报》!辗转几十年,又在这里聚会,就如同见到久别的老朋友,心情格外感动,是天意也或许是缘分。我们这里聚集着一些有着共同追求和爱好的文友。苗主任作为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主编,为文友们搭建了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特别是通过组织一次次的活动,让现场和新报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苗主任对刊物精益求精,对文友关怀备至,并适时地在新报开辟出丰富多彩的栏目主题,本次纳凉记趣就是为我们开辟的一块精神清凉之地,组织大家静心抒怀,郑峰老师的题字更是让这个栏目增加了清凉和绿色,如炎热的夏天,一股清凉扑入心田,清爽宜人。 新报的前世今生都是连接着一些有着文字情缘的人,郑峰老师是,苗主任是,我们大家都是。虽然,我的文字功底有限,但却也自己记载了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真实故事,这是我的真情实感,在文字里寻找别样的生活,更在一次次活动中学习交流和体验,我想,这也是我们文友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今天再读郑峰老师关于新报前世今生的文章倍感亲切。今天参加现场新报一次次组织的有意义活动,更加体会了新报人苗主任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有这些为我们创建文化绿地的老师朋友们的坚实基础和美好传统,我们也一定会勤奋耕耘,浇水施肥,收获精彩,收获友谊。让文学现场的菜更绿,文友们的稻更香、我们大家的情更深更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