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木一 于 2016-8-9 21:18 编辑
母亲手记——一个关于手机的故事
木一/高青
在饭桌上,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手机的。前邻三间没院子的平房,是一对60多岁老夫妻的,现在在乡下养雕。男的原来是机关的合同制司机,可是他为什么后来离开机关了呢,又为什么从左邻的院子挪到了前排呢?故事的起因是一块手机。10几年前,老王给局长开车,他在这单位开了10多年的车,伺候了三四个一把手,是个老司机啦。这年大年初二,老王送副局长两口子回老家(那时对公车私用还很宽松),在路上,副局长媳妇发现马路上有一块手机。“不知谁掉了手机了。”车已经开过去了,老王又调回了头,“我去拾回来”。真是块好手机,他把手机揣自己兜里了,捡来的,当然就自己用了,他没想过找失主。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是过了一周,副局长媳妇突然来找他要手机,老王不给。“那是我先看见的。”“那你当时怎么不捡?”……就这样,后来老王丢了工作,原本从单位买下来的小院也不让住了,调到了前排没有院子的房子。
婆婆首先发表意见:“是人家先看见的,就应该给人家。”
我反驳说:“可是,想想,如果你丢了手机,希望捡到的人还还是不还呢?”
儿子说:“应该找失主吧,手机是失主的。”而后他又嘲笑的说:“xxx(儿子的同学)捡个手机就自己用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贪小利而损失更多的例子。姑且不谴责故事中其他人的道德品质,假如老王把手机还给失主,又怎么会发生后来的事情呢?
我对孩子强调:做人要自食其力,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应得的,用偷、抢、捡等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是最最可耻的,包括用别人的馈赠,甚至是用爸爸妈妈的钱也不算光荣。
几天后,老师布置的随笔作文中,我看到儿子作文的题目:关于手机的故事。他写道:妈妈说的是有道理的。
看到这里,我还是感到有些忧虑:孩子在生活中会听到很多的声音,父母的,爷爷奶奶的,姑姑的,老师的,同学的等等,我多么希望他能够坚守住心底里的善良,建立起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
永远保持善良。只有善良的人才是最受命运眷顾的人。
8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