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9867|回复: 8

平仄与律诗绝句的句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7 16: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仄与律诗绝句的句式
  什么是诗词的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 四声" ,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
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
仄限定。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
没有留意过这一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

  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
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
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平、上、去、入四
声。
  举一个例子来说," 方" 为平声;" 袄" 为上声;" 放" 为去声;" 霍" 为
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 阴平
" 和" 阳平" 之分。如:" 方" 为阴平," 房" 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
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
(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
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
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
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
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
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
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
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
  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
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
                 第
  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
、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
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
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
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
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
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
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
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
「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
「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
,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
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每句凡第
一、三、五这几个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对也不算错;但第二、四、六,
却一定要严守格律,不能弄得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

  这首诗因为是五言,所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试看看全诗那三
句不协平仄的字,不是在每句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么?

  前面所举出的李白那首《送友人》,第一句「青山横北郭」,跟以后的句子
是不押韵的。这种句式,在谈平仄的开始时,我们已经提到过了。

  现在,再举一首,是由第一句开始便押韵的,这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诗押的是庚韵,跟李白那首《送友人》一样。可是由第一句起,便开始押
韵了,这因为它采用的是这一平仄格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要温习一下这些平仄格式,拿这和上面所举出的例子来参照对看,杜甫
这首五言律诗,只有第三和第七句的起首一字外,全诗的平仄,都是绝对依照规
格的。至于第三、七句起首这个字,当然是运用「一、三、五不论」这个原则了

  人们说,杜诗格律严谨,这不仅指他的笔法、意境而言,并且和他的格律有
关的。试看,这首诗的对仗是多么工整,而平仄又多么谨守不易,所以,读来声
调铿锵,不同凡响。

  要学好平仄,这里不妨再提供一个窍诀:多选几首平仄和原格律一字不易的
好诗,熟读到能够背诵,以后写诗时,便在心里有一个范本,不怕有错;也不必
老念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这一套了。有些旧诗的范本如《唐诗三
百首》,在每一首诗的文字旁边,都标点有平仄符号的,那是平声用圈(o);

  仄声用点(。)。找一本这样的范本来看看,这对于初研平仄的人,是很有
帮助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跟五言律诗,都是在唐代时,才大未流行的。而且,七言在后来,
树林上还比五言为多。在唐代以前,五言诗已大为普遍,而七言的古诗也甚少。

  这可见事物是由无到有,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

  说到七言律诗的声调、平仄,大致和五言律诗差不多。前人说,五言出于四
言,现在我们也可以说,七言出于五言。试看只要在五言律句的每句上面加上两
个字,便成为七言了。

  举个例子,比如五言是「仄仄仄平平」,若加二字,便成「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是「平平平仄仄」,若加二字,即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因此我们可以
得到一个公式,凡是平声开始的句子,加上两个;反之,仄声开始的却加两个平
声。
  现在将七言律诗的两种平仄公式,分举如下。

  平起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拿这定式和五言的参照一下,不是很明显地表示出,它是由五言发展而来的
吗?它一样遵守着「平起平收」的规律。此外,这一式如首句不押韵,同样可改
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现在再拿两首唐人的七律来作实例参看。

  这是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平仄如上面的定式,首句开始押韵: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再看元稹的《空悲怀》。平仄虽用的是上面的定式,但首句不押韵,所以,

第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七言律诗,除了上面所举出的一种「平起平收」的定式之外,一如五言律诗
一样,也有另一种「仄起平收」的定式。这里且把它抄下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用这一式,首句不押韵的话,应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现在也举两
首唐诗作实例,不妨以此来比对一下。这是杜甫的《蜀相》,平仄就是用上面的
定式,并且一开始押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他另一首也是咏叹诸葛孔明的《咏怀古迹》,虽用同样的平仄,首句以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句一般是不算协韵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上面所举的各实例,如果你小心核对,发觉其中个别的字,若有不合平仄之
处,那也不能算错的;因为你别忘记我们曾提到过的「一、三、五不论;二、四
、六分明」的规律。关于律诗的平仄,五言的也好,七言的也好,到此可以告一
个段落。但是,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和方式,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和值得一谈之处


  以后,我们谈过了绝句之后,还要回过头来,再一一作更详细的谈论和指出
的。
            相同字、下三连、孤平
  什么又叫做相同字、下三连、孤平呢?
  相同字,这比较易于解释。比如《黄鹤楼》中开头那句:「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每句都有一个「黄鹤」重复,这不是
相同字吗?

  在古诗中,以相同的字,相同的词,甚至相同的句来表现,并不出奇。那不
特不算不妥;而且,诗人还王往往要让某些字或词,在诗中重复几次,以求取得
明确的意思,或者加强其气势哩!翻开最古的诗集《诗经》,便可以看到这样的
例子,非常之多,比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诗经》如此,其他的民歌也如此。我们可以再看两首:

  《沧浪之水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渔戏莲叶东,渔戏莲叶西,渔戏莲叶南,渔戏莲
叶北!

  但这种写法,在唐以后的近体诗中,已经没有;就是盛唐诗人所写的古时,
也没有这类句法和大量重复的字、词、句了。

  在古时中,可以大量运用的字、词、句,而在律诗、绝句中,却引为禁忌,
这不单是诗风的问题,主要是古人用语简单,而古诗大半又是源于民歌民谣,口
语化得多。近体诗已成为文人笔下的文艺作品,自然是要字斟句酌了。

  也许有人说,除了《黄鹤楼》一诗外,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不是一开
始也有相同字吗?它开头的两句便是:「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一句中便有两个「凤凰」,这岂非比之《黄鹤楼》更为甚?但要知道李白此作,
是刻意模仿《黄鹤楼》,而且要与它争胜的。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律、绝诗中,实在是很难找到了。尤其是协韵(即押
韵脚)的字,更不能相同;因为一旦相同,读来便不够铿锵了。

  我们已经谈过,律、绝虽受一定的平仄格律限制,但是,一般仍有一个通融
的规律,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即单数的字,无论在七言、五
言中,都可以变通,不必一定严守平仄,但双数的字则否。

  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在写诗时,诗句的平仄可以变为「仄平平仄
仄平平」也行的。这样的句子很多。然而,可不可以一下子变为「仄平平仄平平
平」呢?这诗把一、三、五三个字的平仄都变了。但那却是不许可的;因为这句
最后三个字,却一连用平声,读来极不顺口。不过,《黄鹤楼》的第四句:「白
云千载空悠悠」正是如此。

  那是例外的例外。应该知道:无论是平声也好,仄声也好,都不可以在句末
一连三个出现的。只要多读一下前人的诗,便知道了。至于说到孤平,那就是在
每一句中,单独一个平声字被夹在句子里,如:「仄平仄仄仄平平」,这也是不
行的。

  但《黄鹤楼》却有这种句子,所以又是特别的例外。

  绝句诗是很讲究的,讲究格律,讲究平仄。今人写绝句诗,有的人不讲平仄
不讲究对仗,其实这不是绝句诗而是顺口溜。

  要写好绝句诗,就必须弄明白平仄,首先要知道何谓「四声」什么是「平仄」

  四声就是汉语读音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就是把四声分成两类,平为平声,
仄为去上入三声。

  绝句诗规定的平仄配合,使声调抑扬悦耳,加上对仗的规定,使修辞美化。
这样,吟唱和阅读起来,就会产生高度优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6: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别平仄的窍门:
古代字声分为四类:平、上、去、入。
    在声调的历史演变中,人们总结出以下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也就是说,入声字后来变成了阴平、阳平、去声三类,这其中,又有如下规律:

    多数清声母字变成阴平、全浊声母字变成阳平、次浊声母字变成了去声。

    就现代汉语普通话来说,以下的字为古时候的入声字:
    b d g j z zh为声母的阳平声字
    zh ch sh与uo相拼的字
    d t n l z c s与e相拼的字
    b p m d t n l与ie相拼的字
    z c s f与a相拼的字

    另外,关于平仄的问题,仄的本意就是不平。所以,平是指的平声字。仄是指的上、去、入三类字。

  为了熟悉绝句诗的平仄要求,列式如下: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注:⊙为可仄可平)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范例诗: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范例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范例诗: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范例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范例诗: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范例诗: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范例诗: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范例诗: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范例诗: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范例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范例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范例诗: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范例诗: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16: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拿去学习了买了三本书,声律启蒙,诗词格律,白香词谱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者请教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17: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诗词格律我是擀面杖吹火!
看了老师的文章,再也不敢胡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7: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却把青梅嗅 发表于 2016-7-27 16:36
谢谢老师拿去学习了买了三本书,声律启蒙,诗词格律,白香词谱不知道是否适合初学者请教老师

青梅老师你好,我也是初学者。不敢当请教二字,共同学习!

敬祝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7: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静心明 发表于 2016-7-27 17:05
对于诗词格律我是擀面杖吹火!
看了老师的文章,再也不敢胡写了......

格律是对近体诗的要求,古风只讲韵不讲律,就没那么高要求了。

多写写有好处!

问好,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17: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晓春 发表于 2016-7-27 17:13
格律是对近体诗的要求,古风只讲韵不讲律,就没那么高要求了。

多写写有好处!


很喜欢古诗词,  谨记老师所言!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1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老师太谦虚了我去闭关了有悟不透的再来请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