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端午节
高青/郑书元
端午节我们这里过去习惯叫它耽误,有“耽误了盼十三”的说法。
“耽误了盼十三。”从我记事起,就是娘在端午节到来唠叨的一句话。自己渐渐长大后才懂得了“耽误了盼十三”的真正含义所在。那时候,愚昧的乡下人,根本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插艾、采茶、吃粽子等是那时节的习俗,不知道端午节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人们过端午节最期待的是能吃上新麦子面馍馍。自己的童年里平时很难吃到面食,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素馅饺子,能吃上一顿白面馍馍是极少有的。人们期盼过麦,盼着吃到用新麦子面做的馍馍。
端午节正是小麦成熟的时候,芒种是农家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不一定和端午节重叠。其实,端午节与芒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芒种三日见麦茬。”就是说只要芒种节气已到,前后三天就割麦子了,可不一定就是端午节。所以当地就流传“耽误了盼十三”的说法。要是端午节吃不上新麦面馒头,就得等到农历五月十三日了。我小时候就盼过端午节,其目的就是能吃上娘亲手做的白面馒头。那时,还不等麦子晒干,就用家里祖传的石磨来磨面粉了,推磨也是我和家里大人干的活儿。娘把新麦子放在石磨上,我和爹抱着推磨棍在磨道里“赶远集”。
我和爹推上一大早晨磨,才磨出少许的面粉,娘就用面因子(酵母)发面,再磨些面揉面用。端午节的早晨我们就吃到娘亲手蒸的大菜包子了。包子馅有韭菜的、茴香的、西葫芦的... ...娘都变着法儿给我们包好几样馅的大菜包子,这就是小时候过端午节的美食记忆了。平时吃惯了粗粮的人们,能在端午节吃上一顿大菜包子真是最大的奢侈了。我们那些孩子们,吃饱了还拿着大菜包子爱不释手,拿大包子当玩具玩,时常遭到大人的责备。记得有一年端午节,由于自己贪吃,竟然让娘包的大菜包子给撑着了。
那时,人们最大的奢望是早日吃上新麦子,特别是那生命垂危的病人,能吃上新麦子是他们的最大愿愿了。当那病如膏肓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能如愿吃上新麦子白面馍馍或者能喝上一勺面糊糊,就会安然的离开这个世界。可有的病危老人,却没能吃上新麦子就遗憾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端午节是否能吃上新麦子,是那些垂危病人的分界线,吃上新麦子的人走了,没吃上新麦子的人也走了,他们是带着期待和遗憾而去的。自己的爹娘均是麦收后病故的,两位老人如愿以偿,吃了新麦子走的,对我们晚辈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了。每逢端午节,每当收下新麦子,老家就有麦后上坟祭祖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时代的变迁,社会变了,一切都变了,人们常年食野菜、粗粮的日子将一去不再复返,面粉成了当今人们的主食。偶尔吃点粗粮反而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奢侈美食了,用粗粮面做成的窝头反而成为都市人餐桌上的美食之一。端午节逐渐取代了“耽误”(节)的理念,现在的人们几乎是天天过节,年年过节,人们期待端午节能吃上新面馒头,大菜包子的期待和奢望已写进了历史,留下的却是那代人对曾经“五月耽误”的记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赛龙舟还有各地端午节不同的过节习俗,将是三天节日小长假人们的期待。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麦收时,曾经的端午节,曾经的麦收,将是笔者乡愁乡恋的铭记。
2016年端午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