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文学世界里的张爱玲 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粗略地看完了《文学的张爱玲》这本带着研究评论和回忆性质的书。这几天感觉头脑里甚至睡梦里都飘荡着张爱玲的影子。里面的的大部分文章,是研究者站在各种角度各个层面对于张爱玲的人生及精神世界和她的多部文学作品的种种解读和剖析,有些看法我感同身受,有的观点却让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也许是有的研究者自身加上了过多学术性的晦涩难懂的语言,反而阻碍了我对于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成就,她的特立独行大隐于市的个性,在她的生前身后一直是争议和推崇并存。现在透过这一篇篇研究和回忆的文章,让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她传奇的一生,走进她华丽多彩而又悲怆苍凉的文学世界。 我不得不说太年轻的年龄不适合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或者说还不能透彻领悟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的内涵。人到中年,有了些阅历和人生的体会,带着这些,再来读它的作品,就会感觉很有味道,不那么隐晦难解了。让我们透过浮华绮丽的表面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人生百味。通过她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会让现代的人惊悚地感到生活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混乱年代,对于女性思想的束缚和摧残真的是太严酷了,女性群体生存的巨大压力和自身命运的无力把握,让我们有种窒息感。她的大部分作品都透着浓浓的旧时代的没落家庭的浮华和幽暗的气息。这种总体晦暗的灰色调就是一种那个时代人生的基调,也是作者本人的亲身感悟。正如一位女性作家的评价说张爱玲的人生是秋,静美而苍凉。我们看到有很多作品都打着时代和作者本人经历的烙印,张爱玲的作品中也隐晦地透着她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子。她整个的一生经历过的家庭和婚姻是千疮百孔、痛苦远大于幸福的。造成了她独立孤傲清高的个性,也直接影响了她观察人性感悟人生的视角。因而在她的笔下,女性的婚姻和家庭几乎都是不完美的,对于爱情的态度也很少有圆满和纯洁。甚至于对于母亲角色的塑造也是冷冰冰的,透着距离感。缺少温暖的母爱和关切之情。而对于男人,她更多的以讥讽和尖刻的口吻,赤裸裸地展示和袒露他们的言行和内心。在她的笔下,男性的世界是缺少温情的,男性对于女性,更多地是占有玩弄和伤害,真正地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地美满婚姻几乎是不存在的。她用发生在市井、洋场和没落贵族的男女家庭故事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副民国时期的风情画卷,这些男女的小故事,或许不是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但她却认为在这样华彩的笔墨下透出的是素朴的人生的底色,这些普通人的悲欢人生构成了当时社会的总体现象。在三、四十年代以左翼文学为主流的中国文坛,年轻的张爱玲用她奇特华丽而又悲凉的文风为自己争得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很有些传奇的味道。 古今中外,只要是真正的有思想深度和人生态度的文学作品,它的生命就具有超越时空持久存在的力量。今天我们看到这些曾经尘封的作品没有随着作家本人的离世而黯淡沉寂,相反,对于张爱玲作品的喜爱和追捧却越来越热,这和她晚年的无比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随着社会思想的多元和包容,抛开历史的争议和偏见,重新走近和感悟她,对于作者和她的作品会有更深地理解和欣赏吧。 |